看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读史亭诗集

读史亭诗集

十六卷。《文集》二十二卷。清彭而述(1606-1665)撰。彭而述,字子篯,号禹峰。邓州(今河南邓县)人。崇祯十三年(1640)进士。官至阳曲知县、贵州巡抚、衡州兵备、广西按察使、云南布政使等。早年入复社,与吴应箕、周亮工交好,为人豪爽,坦荡磊落。多年在湘粤滇黔等地为官,亲历了明末清初的屡次战乱,对时事动荡、百姓疾苦颇多感慨,因此其诗多纪时事,或写战争的残酷,或写官吏的暴行,涉笔之事,让人读之触目惊心,记述真切,有鲜明的时代印记。彭而述诗风文风亦如其人,粗犷雄奇,秉笔直书。朱彝尊序谓其:“人所能有尽有,人所应无不尽无”。《读史亭诗集》十六卷、《文集》二十二卷。有康熙间刻本,附朱彝尊序。

猜你喜欢

  • 东林本末

    ①三卷。吴应箕著。吴应箕(1594-1645),字风之,又字次尾,明清之际安徽池州府贵池(今安徽贵池)县人。他是明末复社的领袖,领导了声讨阉党遗孽阮大铖的活动。该书序下注有一行小字:“书共六卷,存陈其

  • 问花楼诗集

    一卷。《闺中小草》一卷。清许权撰。许权,生卒年不详,字宜瑛,江西九江人,诸生许震皇之女,进士崔谟之妻。清代画家,诗人。自幼聪颖,七岁能作《玩月诗》,以此出名。善画白描人物,工刺绣。以不得于翁姑,自经死

  • 南田县志

    三十五卷,首一卷。民国厉家桢、吕耀钤修,吕芝延、施仁纬纂。厉家桢,民国年间任南田县县长。此地旧属宁波府,四面滨海,明代与定海、玉环,皆在封禁之列,海中十洲,以大佛头山为主,共大小一百零八岛。清光绪初,

  • 新修潼川府志

    三十卷,清阿麟修,王龙勋等纂。阿麟,曾任潼川府知府。王龙勋,举人。《潼川府志》光绪二十三年(1897)刻本,此志六十万言,所载故实,增于旧志者十之七八。征引书目,多达二百九十余种。分门别类,大都考证诸

  • 鬻子

    一卷。相传是西周时期鬻熊(生卒年不详)所作。据《汉书·艺文志》记载,《鬻子》有二十二篇,到南朝庾仲容和唐朝马总《意林》所著录的仅存六篇。现存今本《鬻子》为十四篇,是唐代逢行珪所注,内容“篇或错乱,文多

  • 江南经略

    八卷。明郑若曾撰。若曾有《筹海图编》十三卷,已著录。是编为江南倭患而作,兼及防御土寇之事。卷首有郑氏《原序》一篇,叙本书述作之缘由。“三吴者,朝廷之重地也,留都(案明以南京为留都)门户在焉,国家财赋先

  • 券易苞

    十二卷。明章世纯撰。世纯字大力,临川(今江西南城县)人,天启举人,官至柳州知府。“天苞”即“河图”,此称“易苞”。“券”概谓易义尽在河图之中。此书卷一至卷三皆演说河图之理,卷四演说洛书,卷五则演揲蓍,

  • 中和集

    三卷、后集三卷。元李道纯(1219-1286)撰。李道纯,字元素,号清庵,又号莹蟾子,都梁(今属湖南武冈县)人,居仪真长生观。撰有《三天易髓》、《全真集玄秘要》、《中和集》、《清净经注》、《道德公元》

  • 通鉴纲目测海

    三卷。元何中(1265-1332)撰。中字太虚,一字养正,抚州乐安(今属江西)人。年少钻研古学,家藏书万卷,手自校雠,与门人讲述《易》、《春秋》之学。至顺二年(1331),行省请讲授于龙兴路(今江西南

  • 三百篇物考

    不分卷。不著撰者姓氏。是书不录全经,大旨在探索笺疏,折衷众说,以考据《诗经》名物。凡草木、鸟兽、虫鱼之属,天文、舆地、服饰、礼乐、器具,车马、兵制之类,皆一一考订。且于名物之外,兼及经义。多以《小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