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卷。清李懋绪(约1671前后在世)撰。李懋绪,字汝时,号正所,江陵(今属江苏)人,生卒年不详。著有《荆树居文略》。是集为其弟子杨士琼所编。凡十卷,其中语录五卷,诗文五卷。李懋绪与赵御众、漆士昌为友。
一卷。清龚守正(1776-1851)自述。守正字象曾,号季思,浙江仁和人,嘉庆七年(1802年)进士,官至礼部尚书,卒谥文恭。此谱自记至道光三十年(1850年)止,其子自闿等又据守正所著《艳雪轩笔记》
二卷。清赵青藜(1700——1780)撰。青藜字然乙,号星阁,泾县(今属安徽省)人。乾隆丙辰(1736)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历官山西道监察御史。著作除《读左管窥》外,还有《星阁史论》、《星阁正论》
一卷。无撰人姓氏,清任大椿辑。是书《隋志》及新旧《唐志》均未著录,未详何时人所撰。亦不详其体制卷数。《广韵》征引凡三条:上平一东“,,贪食也,出《古今字音》。”上声二十八狝“,囚刑固,出《古今字音》。
一卷。清潘相(1713-1790)撰。潘相字润章,湖南安乡县(今属湖南)人,乾隆癸未(1763)进士,官至昆阳知州。书首有黄宜中乾隆十八年(1753)序,书凡六篇,天、地、春、夏、秋五官各为一篇,以《
十二卷。清王又曾(1706-1762)撰。王又曾名一作右曾,字受铭,号谷原。秀水(今浙江嘉兴)人。乾隆十六年(1751),乾隆帝南巡,召试,赐举人,授内阁中书。十九年(1754)进士,官礼部主事,改刑
一卷。清何若瑶(详见《汉书注考证》)撰。《后汉书注考证》共八十条,每条证注不多,却很中肯。如《光武纪》中“自是始贰于更始”,据国语注释“贰”为“二心”,何氏纠李注“离异”之误。又如“野谷旅生”,据《尔
八卷。元盛熙明(生卒年不详)撰。据《书史会要》知其祖为鲜卑人,后居豫章(今江西南昌)。盛熙明清修谨饬,笃学多材,工翰墨,亦能通六国书。是书成于至正四年(1344)。是书卷前有欧阳玄、揭徯斯及虞集三序。
一卷。清代冉觐祖(1636-1718)撰。此书以绘图形式来讲明“天理、性道”的学说。全图上标“天理”二字,来说明“性道”的重要,中间列有“存养、省察、讲学、力行”四项,来说明“体道”的作用,下写有一“
①四十七卷。宋萧常撰。萧常,庐陵人,乡贡进士。宋初萧常的父亲萧寿明认为陈寿《三国志》有帝魏黜蜀之意,欲为更定,著述未成而卒,萧常秉承父志作《续后汉书》。该书尊蜀汉昭烈帝为正统,作帝纪二卷,年表二卷,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