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补高邮王氏说文谐声谱

补高邮王氏说文谐声谱

一卷。近代王国维(1877-1927)辑。国维字静安,一字伯隅,号观堂,又号永观,浙江海宁人。幼年肄业于杭州崇文书院,1898年入上海罗振玉所办的东文学社。1903年起,任通州、苏州等地师范学堂教习,1907年起,与罗振玉同在学部任职。辛亥革命后,随罗振玉避居日本京都,开始古文字研究。1916年回国,在上海英人哈同所办仓圣明智大学任教授。1922年任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通信导师。1925年至北京任清华研究院教授。1927年投颐和园昆明湖自尽。著述宏富,成就甚多,能开风气之先。在小学方面其主要著作有《殷墟书契考》、《流沙坠简考释》、《说文练习笔记》、《尔雅草木虫鱼鸟兽释例》、《两周金石文韵读》、《观古堂金文考释五种》、《联绵字谱》以及此编等。其全部著作共六十二种,收入《海宁王静安先生遗书》的有四十二种,字书和史迹考证的短篇汇编为《观堂集林》和《观堂别集》。是书为补足王念孙《说文谐声谱》的残稿而作。按王念孙分古韵为二十一部,见王引之《经义述闻》卷三十一。其《说文谐声谱》系以二十一部谱《说文》的九千余字,相传阮元曾拟刊行,但绝无印本流传。王氏所补者是罗振玉所藏初稿,仅《说文》第一篇,然则第二篇以下至第十四篇皆由王氏所补。考王念孙《古韵谱》有二十一部与二十二部之异,《经义述闻》所述为21部,而其《答丁道久书》及许瀚《与张畊书》则言二十二部。陆宗达《王石臞先生〈韵谱〉〈合韵谱〉跋》谓王念孙“治古韵始分二十一部,晚岁虚怀孔(广森)说(冬部独立)又成二十二部”。然王氏补其《谐声谱》仍取二十一部之说,未能采其晚年之说。是书辑入《王忠悫公遗书》二集。

猜你喜欢

  • 军器则例

    二十四卷。清董诰(?-1818)等奉敕修。董诰,礼部尚书董邦达之子。清大臣,乾隆十八年(1753)进士,官至文华殿大学士、军机大臣、加太保。是书于嘉庆十九年(1814)告成,其卷一、卷二为条例,卷三为

  • 易学汇说

    一卷。清丁泽安撰。丁泽安详见《易学节解》。全书分三章。第一章论图书,第二章论蓍数,第三章论易学,其观点与《易学三编》同。可视为《易学三编》之续。有《自得斋易学》本。

  • 浙元三会录

    不分卷。明杨守址编。杨守址,字惟立,号碧川。鄞县(今属浙江)人。生卒年不详。成化十四年(1478)进士。官至南京吏部左侍郎,加尚书衔致仕。明成化间,浙江解元同仕于朝者邀为文会,其六元文会始于成化六年(

  • 春秋左传分类赋

    四卷。清夏大观撰,夏大鼎注。大观、大鼎都是湘潭(今属湖南省)人。大观曾将《左传》中的事类撰成对偶,按韵作赋,便于读者诵记。大鼎则在每一事类之下,详加笺注。该书有清咸丰元年(1851)海清楼刻本。

  • 新唐书纠谬

    二十卷。宋吴缜撰。吴缜,生卒年不详,字廷珍,成都人。北宋英宗治平中进士,神宗时“从宦巴峡”,撰成该书。哲宗元祐中,知万州、蜀州。绍圣元年(1094),经侍读胡宗愈推荐,吴缜表进该书于朝。吴缜撰写该书,

  • 高忠宪公年谱

    二卷。清高世宁编。世宁明清之际江苏无锡人,字季远,为谱主高攀龙(详见《高子年谱》)之少子。此谱系据华允诚《高子年谱》编成。首有吴兴祚等人序,崇祯恤赠制词、谕祭文,小像、文震孟题词、董其昌等人撰像赞。谱

  • 回教杂记一册

    不分卷。英国人梅益盛(1870-1939)编译。梅益盛为英国公谊会教士。1894年来华,在重庆、遂宁、潼川等地回民中传教。著有《中国的穆斯林》等书。此书是从广学会编辑的《伦理宗教百科全书》中摘录出论回

  • 孔子弟子传略

    二卷。明夏洪基撰。夏洪基,明末人,详见《孔子年谱纲目》条。夏洪基认为前人有关孔子弟子著作如《孔子家语》、《史记》、《四书人物考》等,记载孔门弟子或言行事迹与姓名里邑分载,或语无伦次,或庞杂无序,因作《

  • 吴兴丛书

    六十六种,八百一十四卷。清刘承干(1882-1963)编。刘承干字贞一,号翰怡,浙江上虞人。官吏部郎中,藏书家,著作有《海东金石苑》、《京师坊巷志考证》等。丛书收湖州一郡先贤著述六十六种,按四部分类,

  • 钦定八旗满洲氏族通谱

    八十卷。乾隆九年(1744)奉敕撰。本书详载满洲氏族源流,一一考其异同分合,胪列其世系。蒙古、高丽、尼堪之久隶八旗者,亦追溯由来,附注于末。每姓取勋劳昭著者列于首篇,各系以小传,其子孙世袭官爵依次排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