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苗氏说文四种

苗氏说文四种

二十卷。清苗夔(1783-1857)撰。苗夔字先麓,亦作仙簏,直隶肃宁(今河北献县)人。道光辛卯(1831年)举优贡生,后进入祁隽藻幕府任职。不久去职,主讲于翼经书院。爱好六书形声之学,攻治许慎《说文》之学,造诣精深。除此之外,苗氏对古音研究多有成就。他认为顾炎武古韵分部太密,因而自定为七部。后人多嫌其疏谬。《苗氏说文四种》均涉及古音之学。《说文声订》成书于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苗夔在校定徐锴《说文解字系传》的同时,借此订二徐本《说文》谐声的说解,而成此书。他认为二徐不达古音,往往删去许慎说解中的“声”字,所补的“声”字虽然有些是当补的,但也有不少地方不当补。此书大约正误参半。《说文声读表》成于嘉庆十二年(1807年),刊于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按苗夔七部排列《说文》9300余字,以见其音读,每个韵部自为一卷。但是此书根据变化了的字形分析六书,离析拼凑,强以为声,必然导致疏谬。《说文建首字表》依照史游《急就章》的体例,取《说文》部首,谐诸声韵,仍以五百四十部分为十四章,加上句读改其声纽,便于学者翻检。不过在建首字声例中把非声的字而误以为谐声。苗夔认为二文相配,就是一形一声。如果部首以外的“文”不是声,那么这部首就是亦声。如祭字,示亦声。全书由祁隽藻帮助刊刻。《说文声订》、《毛诗韵订》、《说文建首字读》均有祁氏所作的序。初印本《说文声订》前还有《形声解》二页,后来的刻本则无。《苗氏说文四种》目录:《说文声订》二卷,《说文建首字读》一卷,《说文声读表》七卷,《毛诗韵订》十卷。有清咸丰汉专亭刻本行世。

猜你喜欢

  • 人间诗话

    二卷。清王国维(1877-1927)撰。王国维事迹见《南唐二主词校》辞目。此书为论词之作,系著者重要的文学论著,为近代最著名的词话。它突破了清代浙西词派与常州词派的局限,独树一帜,而以“境界说”为中心

  • 梅苑

    十卷。宋黄大舆编。黄大舆字载万,号岷山耦耕。生卒年不详。钱曾《读书敏求记》引王灼之语说黄大舆字载方,大抵是讹“万”为“方”。其爵里未详。厉鹗《宋诗纪事》称为蜀人,仅因原序自署“岷山耦耕”及《成都文类》

  • 白雪堂诗

    一卷。明李嵩(约1636年前后在世)撰。李嵩,字影石,河北枣强人。生卒年不详。天启二年(1622)进士。官累山西、湖广盐察御史、布政使。著有《按晋疏草》。此集乃其巡授湖广时所刻,故以郢中白雪为名。共古

  • 姜斋诗话

    二卷。又本三卷。《附录》一卷。清王夫之(1619-1692)撰。王夫之,字而农,号姜斋。湖南衡阳人。崇祯间举乡试。明亡,曾从事抗清活动。后隐居于湘西、广东一带,治学著述。晚年隐居衡阳石船山,后人遂称为

  • 六经略注序

    一卷。常爽(生卒年不详)撰。马国翰(详见《五经通义》条)辑。常爽字任明,河内温(今河南温县西南)人,魏著名的经学家。据《北史·常爽传)记载:“爽少而聪敏,严正有气慨”,“笃志好学,博闻强识,明习纬候、

  • 诸法无诤三昧法门

    二卷。陈代释慧思撰。慧思生平事迹详见《受菩萨戒仪》条。《诸法无诤三昧法门》一书,于卷初第一章赞扬禅定功德略明身本与真心,以及身与心数之差别。第二章广说三乘一切智慧皆从禅生,分晓修禅与不修禅的得失、利害

  • 补拙山房诗钞

    十卷。清张定鋆(约1789-?)撰。张定鋆字竹淦,江苏常熟人。他素以隐士居,曾与咸丰状元翁同和做“父子游”。著述等身,著名者有《四书训解参证》、《三余杂志》等。年逾古稀,亲手删定了《补拙山房诗抄》,收

  • 姚江逸诗

    十五卷。清黄宗羲(1610-1695)编。黄宗羲字太冲,号梨洲,馀姚(今浙江余姚)人。父尊素,以忠直死于魏阉之难,宗羲具疏讼冤。思宗叹为忠义孤儿,使归。益肆力于学,尽发家藏书读之,不足,复借抄之。受业

  • 鲁史榷

    二卷。清杨兆鋆撰。兆鋆字诚之,乌程(今浙江吴兴)人。幼而好学,年十三学完《十三经》,次年肄业上海广方言馆。从休宁吴世荣、南海冯峻光、吴川陈兰彬三先生治群经,尤殚力于《左传》,著有《须曼精庐文稿》若干卷

  • 宜斋野乘

    一卷。宋吴枋(生卒年不详)撰。吴枋字木方,江阴(今属江苏)人。生平事迹不详。卷首自序谓,40岁以来,荣念已绝,独于嗜书一事,如饥之于食,渴之于饮,未尝一日忘情也。仿司马光“闻新事即录于册,且记所言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