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舜典补亡

舜典补亡

一卷。清毛奇龄(详见《仲氏易》)撰。《舜典补亡》一书坚信古文《尚书》,不信今本《尧典》与《舜典》之分篇。今传《舜典》前有“曰若稽古帝舜……”28字,本是南朝齐姚方兴所加,其作伪甚明。奇龄遂弃之,截取今本《尧典》“月正元日”以下定为《舜典》,而阙其上半篇。又摭取《史记·五帝本纪》之文以补缀之。故曰“补亡”。其认定今《舜典》非原始真本,不为无见。然其作法亦有可商。原《舜典》早在西汉末年已经亡佚,东汉人均不能见。从《论语》、《孟子》、《史记》中也仅能约略窥其概貌。故奇龄所定《舜典》亦不可据。有《西河合集》本、《艺海珠尘丝集》、《丛书集成初编》本。

猜你喜欢

  • 三苏年表

    二卷。宋孙汝听撰。孙汝听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本书为宋文学家苏洵、苏辙、苏轼的年表。本为三卷,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云:“《三苏年表》三卷,右奉议郎孙汝听撰。汝听当是蜀人,叙蜀甚详。”然到清修《四库全书

  • 升庵集

    八十一卷。明杨慎(1488-1559)撰。杨慎,字用修,号升庵,新都(今属四川省)人。杨慎幼年警敏,文才出众,十一岁能诗,十二岁拟《吊古战场文》、《过秦论》,为时人称之。正德六年(1511年)进士第一

  • 太岳集

    四十六卷。明张居正(1525-1582)撰。张居正江陵(今湖北)人,其生平详见《书经直解》条。此集共四十六卷。皆文无诗。神宗初年张居正独持国柄。后毁誉不一,迄无定评。文章本非所长。集中奏疏、启札最多,

  • 衷圣斋诗文集

    清刘光第(1859-1898)撰。刘光第,字裴村,四川富顺人。光绪九年(1883)进士。官刑部主事,戊戌因陈宝箴荐,与杨锐、谭嗣同、林旭同充军机章京,参与新政,八月太后训政,六人同被诛,史称“戊戌六君

  • 五代史平话

    十卷。作者姓名已佚。宋人编,元人稍做整理刊行。讲史话本小说,分叙五代梁、唐、晋、汉、周故事。梁、唐、晋、汉、周各分上下二卷,梁、汉俱缺下卷。亦有脱佚目录者。独《梁史平话》一卷从开天辟地讲起,对历代更替

  • 千秋金鉴录

    一卷。旧本题唐张九龄撰,但实系托名伪撰。明王士祯《皇华纪闻》说:“隆庆间,曲江刻张文献《千秋金鉴录》一卷,又伪撰序表。平湖陆世楷为南雄守,著论辨之。此等谬伪,凡略识之无者亦不肯为,而粤中新刻《曲江文集

  • 湖北通志

    ①一百卷,首五卷,清吴熊光等修。吴熊光,安徽休宁人,官湖广总督。乾隆五十五年(1790),总督毕沅等延章学诚纂《湖北通志》,未及刊布。吴熊光复奏修之,书久未成,遂分遣幕友编辑,嘉庆九年(1804)成书

  • 俑庐日札

    一卷。罗振玉撰。罗振玉,详见《殷虚书契》条。光绪丙午戊申(1906-1908)之间,罗振玉时官学部参事。曹务余闲,时与二三同好讨论金石书画以自遣。厂肆知其所好,每以吉金古迹及善本求售,因而见闻益广,每

  • 岱南阁丛书

    二十种,一百六十三卷。清孙星衍(1753-1818)编辑。孙星衍字伯渊,一字渊如,号季述,江苏阳湖(今江苏常州)人。乾隆五十二年进士,曾任山东按察使、布政使,后因病归里。初以文学著称,与洪亮吉、黄景仁

  • 观石后录

    一卷。清毛奇龄(详见《仲氏易》)撰。是书主要记载毛氏客居福建时所搜得的寿山诸石。书中对所载的四十九种石品,一一详记其形状颜色。因毛氏之友高兆著有《观石一录》流传于世,故作者为此书命名为《观石后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