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群经音辨

群经音辨

① 七卷。北宋贾昌朝撰。贾昌朝(998-1065)字子明,真定获鹿(今河北获鹿县)人。天禧初,赐同进士出身,主晋陵簿。庆历中,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累官至枢密使。英宗时,加左仆射,封魏国公,卒谥文元。《群经音辨》乃贾氏侍讲天章阁时所上。搜辑群经一字异训或音从而异者,析为四门。卷一至卷五辨字同音异者,仿张守节《史记正义》发字例,依《说文解字》部目编次。卷六辨字音清浊、辨彼此异音、辨字音疑混,皆即《经典释文·序录》所举,分立名目。卷七附辨字训得失一门,所辨论者仅九个字。《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评论是书云:“书中沿袭旧文,不免谬误者,如卷一言部:‘谦,慊也’下云:郑康成说谦为慊。慊,厌也。厌谓闭藏貌。据《礼记》注曰:谦读为慊。慊,厌也。此解正文‘自谦’注。又曰:厌读为黡。黡,闭藏貌也。此解正文‘厌然’,与上注厌足之‘厌’绝不相蒙。昌朝混而一之,殊为失考。……是皆疏于考证之故。然释文散见各经,颇难检核,昌朝会集其音义,丝牵绳贯,同异粲然,俾学者易于寻省,不为无益。小学家至今不废,亦有以也。自序云:编成七卷,凡五门。绍兴中王观国后序亦云凡五门六卷。惟《宋史·艺文志》作三卷。此本为康熙中苏州张士俊从宋椠翻雕,实为七卷,则《宋史》所载为字画之误明矣。”《郑堂读书记补逸》云:“就群经中字同而音训俱异者,各以类从,详为辨别,寻考甚易,有裨学者;虽小有疏舛,不害其全书也。”是书北宋刊于崇文院,南渡后刊于临安府学,又刊于汀州。清康熙甲午(1714年)张半桥(士俊)据汀州本刊刻,是为《泽存堂丛刻》本。前有文元自序及宝元二年(1039年)刊书时牒,列名五行。末有康定二年(1041年)雕造时题识,列名四行。又有绍兴十二年(1142年)王观国后序及题识,列名十六行。又有粤雅堂本、《畿辅丛书》本、长沙余肇钧编刻《明辨斋丛书》本、长洲蒋氏铁华馆仿宋本等。②二卷。清林庆炳(详见《周易述闻》)撰。作者认为,南北 字音不同,当以北音为正。闽地方音居多,读书与正音相去甚远,因此需要正音。遂依十三经逐字推求。有字异音同者,以经书之字为首,然将同音字排列其下,便于认读。后附有“字音辨讹”、“续录字音辨讹”、“寻常音误”、“续录寻常音误”、“千字文正音”、“切字捷法”等,对初学者读书辨音,提供了方便。由于作者疏于音韵之学,又受闽方音影响深,加止辨音时虽曰以北音为正,但北音依什么为标准他也不甚了然,且北音本身也有不统一不科学之处,所以,所列同音之字错误不少。如“深、伸、绅、琛”条注:“音申。”据《广韵》,“琛”是彻母,余为书母;“琛、深”在侵韵,而“申、绅、伸、身”均在真韵。显然不是同音字。即使按清代北方音,“琛”与余字也不同声母。再如,将“辱、预”、“雍、翁”、“翔、墙”、“肉、又”、“汇、类”、“刃、印”、“厩、记”列为同音字,注“胜、盛”为“身”的去声,“惩、郢”为“衬”的下平,显然是以闽音来确定的。不过,通过这些材料,尚可窥见清代闽地语音的一些痕迹。《群经音辨》有光绪十八年小石渠阁刊本。

猜你喜欢

  • 唐写本唐韵校勘记

    二卷。近人王国维撰。王国维事迹见“尔雅草木虫鱼鸟兽名释例”。唐写本《唐韵》残卷,自内阁大库流出后,光绪末叶为吴县蒋伯斧黼郎中购得,顺德邓秋枚实为之影印行世,是即神州国光社印本。其书前有晋府朱记。晋府藏

  • 续知不足斋丛书

    二集,十七种,四十四卷。清高承勋编。高承勋字松三,直隶沧州(今河北省沧州市)人。此丛书为续《知不足斋丛书》而作,其选书体例、刊刻格式均与鲍书相同,版心均刻“续鲍丛书”。共两集,收古今著作十七种;宋陈师

  • 汉隽

    十卷。宋林钺编撰。林钺乃宋处州(今浙江丽水)人,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该书摘取《汉书》中古雅字词,分类排纂为五十篇,每篇以篇首二字为篇名。作者自称全书“详其事”、“玩其词”,实际上犯了割裂字句、漫无端绪

  • 无求子伤寒类证活人书

    见《类证活人书》。

  • 经义骈枝

    二卷。喻长霖撰。喻长霖,生卒年不详。字志韶,又字子韶,号潜浦,浙江黄岩人。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室名崧岱馆、惺諟斋。著有《惺諟斋存稿》五种,《经义骈枝》是第四种。喻长霖说经,主

  • 蠹斋铅刀编

    三十二卷。宋周孚(?-1174)撰。周孚,字信道,济南人,寓居丹徒,生卒年不详。乾道二年(1166)进士,官真州教授。著有《蠹斋铅刀编》。此集为周孚诗文集共三十二卷。周孚初学于陈师道,进而学黄庭坚,俱

  • 经世大典

    八八〇卷。元代官修政书,又名《皇朝经世大典》,赵世延(1260-1336)任总裁,虞集(1272-1348)任副主裁。世延字子敬,其先雍古族人。世祖时任监察御史,后累迁至中书右丞,平章政事。集字伯生,

  • 思玄集

    十六卷。明桑悦(1447-1503)撰。桑悦,字民怿。常熟(今属江苏)人。成化元年(1465)中举,后迁长沙通判。著有《思玄集》、《桑子庸言》。是集凡十六卷,包括赋一卷,文八卷,诗六卷,诗余一卷;另附

  • 诗学禁脔

    一卷。元范德机(1272-1330)撰。范德机,字亨父,一字范椁,清江(今湖北恩施)人。以荐举为翰林院编修官,后任福建闽海道知事等职。范德机人称文白先生,与虞集等齐名。其诗多为描写个人日常生活及应酬之

  • 续广雅

    三卷。清刘灿撰。刘氏生平见“支雅”。是编由定海黄式三、同里王堃为之考订。戚学标序称其搜葺经传及先儒遗训,补前人所未备。惜未能自注其所出。有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刊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