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礼记音义隐

礼记音义隐

一卷。谢氏撰,清马国翰辑。谢氏生卒年及事迹不详。马国翰依据《隋志》两次引用此书:一题一卷,谢氏撰;一题七卷,不著撰人名氏,认为谢氏由一卷扩充为七卷。又根据《唐志》载射慈《小戴礼记音》一卷,认为《隋志》列此书一卷在蔡邕《月令章句》下。七卷者在孙炎注之上,也许谢氏就是射慈。案:《困学纪闻·礼记类》引用《隋志》写作射氏,谢、射本来通用,但不云射慈。射氏果真由一卷扩充为七卷,《隋志》就应当接写,而不应该间以《礼记音》二卷,恐怕马说是不正确的。仍然依据《隋志》题谢氏,以表示缺疑,这是其谨慎之处。此书中认为啬夫主诸侯所赍币帛皮圭之礼,与《汉书·五行志》云啬夫掌皮吏相合。以羡为平道,与《既夕礼》贾疏云入圹道上无负土为羡道相合。其认为酳就是饭毕荡口,孔疏泥用浆曰漱用酒曰酳之义,认为此私客用酒以酳,不知对文则别,散文则酳亦谓漱口,荡、漱同义,谢说不能轻易破除。其认为某甫且字是且假借此字,案:假借就是承藉的意思。段玉裁《经韵楼集》且字考云,《说文》且荐也。凡承藉于下曰且,凡冠而字,只有一字,必五十而后以伯仲,故下一字所以承藉伯仲也。言伯某仲某,是称其字,单言某甫,是称其且字。因此,谢说实际上是段氏所本。全书摭拾不多,但条条都恰当,大概无可非议。大凡申注处,不得不列注文,只是注文应当径接经文,把谢说低一格提行。今把注文提行,将谢说径接于下,使人产生混淆,实乖体例。又列谢兹一节,不知谢兹就是射慈,仍然与缺疑之意不一致。大者为王鲔五句,乃郭璞《尔雅音义》,细读孔疏上下文自见,而一同辑入,这是没有对其进行谨慎地考察。此书有玉函山房本。

猜你喜欢

  • 关氏易传

    一卷。旧本题北魏关朗撰,唐赵蕤注。关朗字子明,河东人。蕤字大宾,梓州盐亭(今四川盐亭)人。该书《隋志》、《唐志》都没有著录,晁公武《读书志》认为李淑的《邯郸图书志》才开始著录。《中兴书目》中也有这部书

  • 历阳典录

    三十四卷。清陈廷桂纂修。陈廷桂,字子犀,又字梦湖,邑人,官至府丞。历阳旧志,始于宋程九万,及赵师清补遗,惜皆湮没,不可复见。迄明代,则有朱建安修之于前,黄道昌继之于后,历年既久,旧版亦毁。至清代,于康

  • 唐诗类苑

    二百卷。明张之象(1507-1587)编(详见《唐雅》)。宋代赵孟坚有《分类唐诗》,佚阙不全,世无刊本。张之象因复有此作。书中分为三十六部,以类汇诗。意在博收,极为琐细,未为简择,故失于冗滥。是书未刊

  • 读经笔记

    三十六卷,续笔记二十卷。清管凤苞(生卒年不详)撰。凤苞字桐南,一字翔高,晚号长耐老人,浙江海昌(今海宁)人。康熙己丑进士,官直隶高阳知县,以事罢归。除本书外,还著有《三礼纂要》(一作《三礼纂疑》)二十

  • 五莲山志

    十卷。清释海霆撰。海霆,号惊龙,山东诸城五莲山僧。《五莲山志》清刻本,为十卷。分为:卷一,峰峦泉石与寺殿楼阁。卷二,缘起宗派、世系、本山住持、开山大师本传、诸师本传像赞、客寓护法、物产、庄田。卷三至卷

  • 板桥诗钞

    四卷。《词钞》一卷。《道情一卷》。《家书一卷》。《题画》一卷。清郑燮(1693-1765)撰。郑燮字克柔,号板桥居士,板桥道人,以号行于世,人称郑板桥。江苏兴化人。康熙年间秀才,雍正年间举人,乾隆元年

  • 东坡志林

    五卷。北宋苏轼撰。苏轼生平事迹详见《东坡易传》。苏轼遍读经史百家之书,每有心得,随笔记录;凡所经历,亲耳见闻,亦笔录成篇。初欲定书名为《东坡手泽》,继又欲改称《东坡志林》。生前未能成书,后人搜而录之,

  • 论篆

    一卷。唐李阳冰撰。李阳冰字少温,赵郡(今河北赵县)人。乾元时为缙云县令,官至将作监。工篆书,得法于秦《绎山刻石》,变化开合,自成风格,后世学篆者多崇之。此论历举李斯、王次仲、师宣官、邯郸淳、曹喜、梁鹄

  • 刘昺敦煌实录

    一卷。清汤球辑。《隋书·经籍志》载《敦煌实录》十卷,刘景撰;《旧唐书·经籍志》作二十卷,刘延明撰;《唐书·艺文志》作刘昺撰。刘昺,字彦明(延明),唐人避讳而改为景。陈振孙《书录解题·敦煌新录》目下云:

  • 琅华馆帖

    二卷。清王铎(1592-1652)等书。王铎字觉斯,一字觉之。号文安、嵩樵、疾庵、疾仙道人。河南孟津人。官礼部尚书、东阁大学士。谥文安。工诗文、书画。行草宗钟繇、王羲之,颜真卿、米芾。笔力雄健,长于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