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礼记浅说

礼记浅说

二卷。清皮锡瑞(1850-1908)撰。锡瑞,字鹿门,又一字簏云,号师伏,湖南善化(今湖南长沙市)人。祖籍江西。1882年中举,后讲学于湖南桂阳“龙潭书院”(1890)和南昌“经训书院”(1892)。1897年曾在本省积极筹办新式学校时务学堂。后主要在省内任教。皮氏宗今文学,视古文《尚书》为伪作,其治学生涯大致可分三期,早期致力于辨别今、古文《尚书》的真伪,作《尚书大传疏证》七卷,1896年刊行。中期对东汉经书注家、古文经学家郑玄提出异议、诘难,作《孝经郑注疏》二卷,1895年刊行。晚期对经学进行系统阐述,撰《经学通论》五卷,1907年刊行。《经学历史》一卷,1907年刊行,1929年出版周予同注释本。除以上著作外,皮氏还著有《易经通论》一卷,《书经通论》一卷,《古文尚书冤词平议》二卷,《尚书古文疏证辨证》一卷,《尚书中侯疏证》一卷,《今文尚书考证》三十卷,《诗经通论》一卷,《礼记浅说》二卷,《鲁礼禘祫义疏证》一卷,《王制笺》一卷,《六艺论疏证》一卷,《郑志疏证》八卷,《郑志考证》一卷,《汉碑引经考》六卷,《师伏堂咏史》一卷,《骈文》四卷,《笔记》一卷,《诗草》一卷,《咏史》一卷,《经训书院自课文》三卷,等等。《礼记浅说》二卷以摘经及注疏为纲,而以案语低一格列下,前后无序跋。皮氏于《礼记》经文的衍文、异文、脱文、错文、错字、假借字等多作考证。如“舞斯文”句,皮氏断为衍文;又“以固而闭,地气沮泄”可当作“以固天闭地,阳气且泄”;又“处必掩身,身欲宁”句,应在‘掩’字后断句,身字不重。又考证“高禖为郊禖之假字,非因高辛氏得名”,“神农之事为农官,非土神。”“绣黼为二物,犹丹朱非一物,不当破绣为绡”之类,是于名物制度有所钩求辨正。但书中亦有转相传抄,不加辨明处,如“以公羊贾为公明贾”,又谓“公羊高即公明高”,此取洪颐煊《读书丛录》之臆说,实作者之疏漏。但书中醇多疵少,考证之文,多所创见,亦落到实处。皮氏是书亦可谓《礼记》佳本之一也。有光绪二十五年(1899)湖南思贤书局刊本。

猜你喜欢

  • 俗语

    一卷。不著撰人名氏。此书杂录古今谚语及方言,标其原始。凡经史、小学诸书,均有采据。其采自说部者,并各注书名于其下,虽是解释常言,但考证颇近于古。然如释大夫称主,引《左传》及《国语》为证,而《周礼》以主

  • 说文字辨

    十四卷。清林庆炳(生卒年不详)撰。庆炳字耀如,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人。是书编排一依《说文》,惟每卷不分上下,特辑录曾经前人摹篆作楷之体,附以今作之楷于下,以供好古者寻其原而书之。竟不知考字之偏旁,提纲

  • 师白山房讲易

    三卷。清张学尹撰。张学尹字子任,号听翁,湖南湘阴人,曾主讲宛南书院。此书成于道光九年(1829),为其在书院时的易学讲义。前有作者自序:“自束发受书,即寝食于易,以至于今。其始泛览于百家之言者十有余年

  • 于湖集

    四十卷。宋张孝祥(1132-1169)撰。张孝祥,字安国,号于湖居士,乌江(今安徽和县)人。绍兴二十四年(1154)进士。孝宗时,累迁中书舍人、直学士院、领建康留守。不久,以荆南湖北路安抚使,请祠。进

  • 襄陵县志

    ①十二卷。明宋之韩修,吕调元纂。宋之韩字敬斋,河南武安县人。出身进士,嘉靖四十四年(1565)任襄陵知县。才猷迥异,气宇渊宏,在任期间兴建设,息讼狱,政绩甚良。《襄陵县志》隆庆二年(1568)刻本。此

  • 十可篇

    十卷。明马嘉松(生卒年不详)编。马嘉松,字曼生,平湖(今浙江省平湖县)人。万历末诸生。其事迹不详。此书摘录子史及诸家小说,分为十篇,即可景、可味、可快、可鄙、可泯、可坦、可远、可谐、可嘉、可册。书首有

  • 忠肃集

    三卷。宋傅察(1089-1125)撰。傅察,字公晦,孟州济源(今河南孟县)人。大观元年(1107)进士及第。时蔡京为相,闻其名,欲以女妻之,傅察固辞不受,复娶赵梃之女。以外家恩例,为青州司法参军,历永

  • 怡志堂诗初稿

    八卷。清朱琦(1803-1861)撰,生平籍里见《怡志堂文初集》条。是诗稿首卷题为《新铙歌》。其后各卷无题,均以年为序。卷二为庚寅至辛卯,卷三为己亥至辛丑,卷四为壬寅至乙巳,卷五为丙午至丁未,卷六为丁

  • 奇字韵

    五卷。明杨慎(1488-1559)撰。杨慎字用修,号升庵,四川新都人。正德六年(1511)试进士第一,授翰林院修撰。世宗时充经筵讲官,后因力谏而谪戍云南永昌。谪居多暇,博览群书,好学穷理,记诵之广,著

  • 宜略识字斋杂著

    不分卷。清代王敬之(生卒年不详)撰。王敬之为清代学者王念孙之子,著有《王敬之全书》。此书是作者七十岁至七十九岁间,每年完成一册,共九年而成,即为1855年成书。此书按年分册,体例不一,主要内容为诗文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