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礼义答问

礼义答问

一卷。南朝齐王俭(详见《丧服古今集记》)撰,清马国翰辑。是书据《南齐书》、《礼志》、《舆服志》所载辑,盖在制定新礼之前王俭议礼之作。本《传》谓王俭长礼学,谙究朝仪,每博议证引先儒,罕有其匹者。既非与人答问,亦非设为答问,则此书断非《隋书·经籍志》中之《礼义答问》;国翰序谓当时有司奏下,通关入座,答问之义取此,殆曲说也。兹就其书而言,中引《礼纬·稽命征》、《孝经·援神契》、《五经异义》、《郑志》及马融、卢植、王肃诸说,并皆散佚,此书则为后来辑佚家所取资,弥足宝贵。至书中有关具体之礼制如郊祭等,数千年无定论,兹略不论。其书为政书类典礼之属,兹姑仍马本列此。是书有玉函山房辑本。

猜你喜欢

  • 通鉴纲目释地纠谬

    六卷。补注六卷。清张庚(1685-1760)撰。庚字长庚,一字浦山,号瓜田,晚号弥伽居士,秀水(今浙江嘉兴)人。乾隆元年(1736)举博学鸿词。著有《通鉴纲目释地纠谬》、《画徵录》、《强恕斋诗文集》等

  • 澡雪堂文钞

    十卷。清钟体志(生卒年未详。)撰。钟体志字泽生,四川射浃人。光绪元年(1875)举人。官江西新建县知县。体志志行超卓。弱冠时即为《崇正黜邪论》,毅然以扶世冀敖为职志。嗣佐黔南戎幕,绥抚苗民,参赞兵札,

  • 三唐传国编年

    五卷。清吴非撰。非初名筵,字山宾,又字新立,贵池(今属安徽)人。著有《三唐传国编年》、《楚汉帝月表》、《廿一史异同考》等。非撰该书,以后唐继唐,又以南唐续后唐,记四主三姓,皆以唐予之,故曰“三唐传国”

  • 敲空遗响

    十二卷。清(释)如乾(约公元1729年前后在世)撰。如乾字憨休,俗姓不详,四川人,生卒年均不详。尝主陕西兴善敦煌等寺。本集杂文八卷、诗四卷。收入《四库全书》存目。

  • 黄介庵集

    十一卷。明黄淮(1367-1449)撰。黄淮,字宗豫,永嘉(属浙江)人,洪武三十年(1397)进士,除中书舍人,累官至户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谥文简。著有《省愆集》、《退直集》、《归田集》等。据黄虞

  • 虞氏易义补注

    二卷。清纪磊撰。虞翻易学博大精深,但其说支离琐碎,一般人难解其深意。清代张惠言著《周易虞氏义》多取郑玄之说对虞氏易学进行补注。但虞氏主纳甲,本于《参同契》,而郑氏则主爻辰,本于《乾凿度》,二者有本质的

  • 水经要览

    一卷。清黄锡龄著。黄锡龄,南城人。《水经要览》小方壶斋本。共一卷。此书叙列河流,依次为汾河、渭河、泾水、洛水、济水、汶水、沁河、汴河、辽水、鸭绿混同二江、大小凌河、胶水、溪水、丹水、淄水、漆河、卫河、

  • 江人事

    四卷。明宋佚编撰。佚原名之盛,字未有,号星子,崇祯十二年(1639)举人,研治宋儒之学,以明道先生为宗。战乱之后隐居髻山,人称白石先生。该书以临汝章于今汇集的《诸忠节传》为蓝本;按类编排删定而成。所谓

  • 胜饮编

    一卷。清郎廷极(1663-1715)撰。郎廷极字紫衡、又字紫垣,号北轩,汉军镶黄旗广宁(今辽宁北镇)人,是山东巡抚郎永清之子,自幼聪颖,十九岁时开始步入宦途,初任江苏江宁府同知,1705年授江西巡抚,

  • 经史耨义

    二十二卷。明林允昌(见《弟经》)撰。莆田有金石社,乃林氏宗人讲学之所,林允昌集子弟,每月三次会讲于其中的栖缘堂。每次会讲《五经》及诸史。自崇祯十三年(1640)四月,开始为第一期,至十一月止。共会讲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