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瑯琊漫钞

瑯琊漫钞

一卷。明文林(1445-1499)撰。文林字宗儒,长洲(今江苏吴县)人。成化八年(1472)进士,历太仆寺丞,建言时政十四事,告病归。后复出为温州府知府,卒于官。文林文学该博,精通易数及卜筮之说。此书杂记琐闻逸事,间也考证经、史。共一卷,四十八则,六千余字。书末有文林次子文璧于弘治十三年(1500)作的短跋,跋中称“先公官太仆时,政事之余,楮笔在前,即信手草一二纸,或当时见闻,或考订经史。间令璧录置册中,而一时逸亡多矣。且皆漫言,未尝修改。……自公少时,即有志著述,有《日程故录》甚富,在滁失之。此编盖百分之一耳。……在温一二事,散录诗文稿中,不忍弃去,并抄入之,总四十八则”。由此可见,此书是经文璧抄录整理而成的。作者历正统、景泰、天顺、成化、弘治五朝,因此对这一时期所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及历史人物的记载颇有可信之处。如记宪宗时“太监阿丑善诙谐”事,通过阿丑的扮演,将宪宗时汪直专权、保国公朱永役兵治私第,以及成化末年刑政废弛、公论无用、公道难行、胡涂者尽为官的情形揭露得淋漓尽致,均与后世史志记载相符。其“吴官童”条,记载了英宗被瓦刺也先北俘后之事,可补史志之不详。“于少保”条,极力为于谦辨冤,颇能尊重史实。其它有如记载成化、弘治年间黄河、淮河水文状况等,均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此书版本很多,主要有《历代小史》本、《明钞五种》本、《顾氏明朝四十家小说》(正德、嘉靖本、宣统排印本、民国石印本)本、《璅探》本、《说郛·续卷十七》本、《五朝小说·皇明百家小说》本、《五朝小说大观·皇明百家小说》本、《学海类编》(道光本、影印道光本)本、《古今说部丛书》本、《说库》本、《丛书集成初编》单行本(1959年商务印书馆据《学海类编》本排印)、《纪录汇编》本、《影印元明善本丛书十种》本等。另有《瑯琊漫钞摘录》一卷,《瑯琊漫钞》不分卷等版本。

猜你喜欢

  • 元祐党人碑考

    一卷。海瑞(1514-1587)撰。海瑞字汝贤,又字应麟,号刚峰,琼山(今属海南)人。明著名直臣。由举人官至南京右都御史。谥忠介。曾上《治安疏》劝谏世宗,被下狱治罪。《明史》本传载其“生平为学,以刚为

  • 丛笔轩遗稿

    三卷。《附录》一卷。清孙采芙(生卒年不详)撰。孙采英,江苏仪征人,胡培系之妻。此书有光绪十三年(1887)世泽楼刊本。

  • 穀梁礼证

    二卷。清侯康(1798-1837)撰。侯康原名廷楷,字君模,广东番禺人,清代经学家、史学家。道光十五年(1835年)举人。精研注疏,尽通诸经,著有《春秋古经说》、《穀梁礼证》。平生对史学致力尤勤,撰《

  • 颐庵文选

    二卷。明胡俨(1361-1443)撰。胡俨,字若思,江西南昌人。洪武二十年(1387)以举人授华亭(今上海松江)教谕。建文初,迁桐城知县。永乐初,擢翰林院检讨,与解缙等同直内阁,迁国子祭酒。兼翰林侍讲

  • 历代守令传

    二十四卷。明魏显国撰。显国情况见《历代相臣传》条。该书主要记载历代著名官吏生平事迹,分两类,前21卷为历供循吏,录自宓不齐、仲由至刘秉直。后3卷为历代酷吏,录自郅都至敬羽。书中材料大多全录史传原文,偶

  • 江南闻见录

    一卷。(明末清初)不著撰人。此书逐日记顺治二年(1645)南京迎降前后二十日间事。首记弘光帝潜行出城,不知所往,城中混乱,马士英出逃,赵城忻迎降,献太子于豫王多铎,又记寻到弘光,豫王设宴,嘲笑之语。书

  • 黄忠宣集

    八卷。明黄福(1363-1440)撰。黄福,字如锡,号后乐翁,山东昌邑人。明洪武十七年(1384)举人,荐为主簿,授金吾前卫经历,曾上书论国家大计,超拜为工部右侍郎。永乐初迁为尚书,掌交趾布政、按察二

  • 英皇肥拖利阿圣德记

    一卷。英国华立熙编辑,四明张文彬笔述。英国女皇肥拖利阿,在位六十四年,该书即记其一生事迹。现存有广学会本。

  • 甜雪斋集

    二十卷。明单思恭(约1619年前后在世)撰。单思恭,字惠仍,江苏扬州人。生卒年不详。是集凡二十卷。诗十卷、文十卷。前有思恭自序。思恭工诗。其诗大体以竟陵为宗,亦有清新可诵之句。其文亦近于诗。是集收《四

  • 北海野人稿

    一卷。明黄祯撰。黄祯字德兆,号北海野人,安邱(今山东潍坊)人。生卒年不详。嘉靖二年(1523)进士,官至吏部文选司郎中。府志称其免官归,日事吟咏。为文力追古作者,与李舜臣齐名,海内谓之李、黄。但明代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