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玉搔头

玉搔头

清李渔(详见《闲情偶寄》)撰。此剧写武宗将朝中之事委托于许进父子,而与江彬微服到大同。临幸妓女刘倩倩,假名威武将军。临别,以玉搔头做为信物,回来途中把它丢失了,为威武将军范钦之女所得。当武宗遣内侍去迎接刘倩倩,而倩倩力拒不从。惧而逃走,乃误抵范钦之署。范钦将倩倩收为义女。范女淑芳,赴父任所,遇宁王乱兵,从者冲散,道次饶州,是时武宗失倩,方绘图悬购州役,睹钦女面貌酷似,以闻于守,武宗南征叛藩,驻跸金陵,州守具奏,送女至行在。范钦旋亦知帝欲购倩倩,亦送倩倩至。武宗遂两纳为妃。此剧本事为明武宗朱厚照临幸妓女刘倩倩和威武将军范钦之女淑芳的史实。但作者凭空虚构者甚多。此剧写封建皇帝的风浪韵事,揭露了封建皇帝荒淫腐朽,有一定意义。有清初刊本。

猜你喜欢

  • 陆机晋纪

    一卷。惠帝起居注,一卷。清汤球辑。陆机(261-303),字士衡,西晋吴郡吴县华亭(今上海市松江)人。初仕吴为牙门将,后任晋太子洗马,著作郎等职,有《陆士衡集》。该书原四卷,记晋宣帝(司马懿)、景帝(

  • 读道德经私记

    二卷。清汪缙(生卒年不详)撰。汪缙,字大绅,吴县(今江苏)人。乾隆贡生,通古文,游刃百家。著作除此书外,另有《汪子文录》。先人以《易》解《道德经》者,已有数家。汪缙亦以《易》释经。以“易”为“道”。他

  • 朴园藏帖

    六卷。清钱泳辑(1759-1844)刻。钱泳字梅溪,金匮(今江苏无锡)人。工书画,善辑摹古帖以之赠与巴光诰。按巴光浩所作跋说,钱泳博雅好古,平生所见晋唐宋元墨迹极多,便仿文氏《停云馆帖》之例,择其佳品

  • 读春秋略记

    十二卷。明朱朝瑛(详见《读易略记》)撰。此为朱氏《五经略记》之一。此书辑录上自啖助、赵匡,下及季本、郝敬诸家旧说,补以己意。朱氏之说出其师黄道周,其最大之特色在于不囿旧说,不拘俗见,多发己意。其所辑录

  • 四焉斋文集

    八卷。清曹一士(1678年-1736年)撰。曹一士字谔庭,号济寰,上海人。雍正八年(1730)进士,官至兵科给事中。曹一士工诗文,有《四焉斋文集》八卷,《石仓世纂》之第五种,与其诗集同刻于乾隆庚午(1

  • 青学斋诗存

    四卷。清汪之昌(1834-1892)撰。汪之昌字振民,江苏新阳(今江苏昆山)人。同治丁卯副贡。壮年绝意举业,以闭户读书、守先待后为职志,教迪后进,殷殷不倦。高德馨、章钰均出其门。后遂专研经义,以《说文

  • 颐奄心言

    一卷。清乔大凯(详见《周易观澜》)撰。本书是大凯笔记,内容多为辩论词句,但甚为拘泥,缺乏变通拓展。

  • 易经详说

    无卷数。清冉觐祖撰。冉觐祖字永光,中牟人。康熙三十年(1691)进士,改庶吉士。该书兼用程《传》、朱熹《本义》,认为朱子分象占,程《传》说理,二书不可偏废,所以兼取二家之说,写时低一格以别于经文。又采

  • 闽海纪略

    不分卷。清未著撰人。作者生平不详。是书记事起自顺治元年(1644年),唐王在福州即位,改元隆武,止于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闰六月。此书各篇皆记郑氏史事,对清初禁海政策详述始末,对禁海政策对沿海各地

  • 岭南名胜记

    十三卷。清陈兰芝撰。陈兰芝,字拂霞。广东香山人。《岭南名胜记》清刻本。共十三卷。首白云山记,次海珠记,次灵洲山记,次崖山记,次南海庙志,次浮邱山记,次西樵山记,次海幢志,次澳门记,次石门记,次飞来寺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