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泰安县志

泰安县志

①十二卷,首一卷,末一卷。清黄钤修,萧儒林等纂。黄钤字朗垣,湖南善化(今长沙)人,举人出身,乾隆四十六年(1781)任泰安县知县。萧儒林,贡生出身,候选训导。泰安州自改府,泰安县附郭后,县志始修,创于乾隆二十五年知县程志隆,再修于此。黄钤宰泰安邑后,即取程志隆旧志加以厘定,补增,使泰安新邑的疆域、山川、风俗、名物一目了然。《泰安县志》乾隆四十七年(1782)刻本。全书十二卷首一卷末一卷十六志目分为:天章纪、恩赉纪、盛典纪、方域考、山川考、建置考、田赋考、学校考、祠宇考、选举考、人物传、政绩录、金石录、艺文录、杂稽录。卷首有序文、目录、凡例、图考等,卷末有后序。此志分类设目基本承袭旧志,略有增添和调整。如人物传中增设德业、才猷二目,将旧志卷八风土和卷九古迹删除,将其子目并于方域考和山川考里。然其内容缺略疏漏处较多,有待订补。②十二卷,首一卷,末一卷。清徐宗干修,蒋大庆纂。徐宗干(1796-1866),安伯桢,一字树人。江苏南通人。嘉庆进士。初任曲阜知县,道光八年(1829)任泰安知县。在山东任职二十余年,颇有政声。道光二十二年(1842)后,历任四川保宁知府、福建汀漳龙道。咸丰三年(1853)在台湾道任内镇压凤山反清斗争。次年升任台湾道按察使。后被调回内地,在河南帮办军务,镇压捻军。七年任浙江按察使,升布政使。又至通州、泰州办理团练。同治元年(1862)升福建巡抚。后随左宗棠镇压太平军余部李世贤等,死于任所。著有《斯未信斋集》。蒋大庆,邑人。徐宗干莅任后,以泰安自改附郡邑而易州为县后,前令黄钤曾修邑乘,距当时又四十余年未续了,为保存一邑文献,宗干开局修志,集邑中绅儒,分任采访编纂,以前志为蓝本,不久纂成新志。《泰安县志》道光八年刻本。此志体例之分门别类,基本承袭旧志,无大损益。惟较旧志完备。记载翔实,为地方志中善本。其尚有同治六年(1867)修锓本。

猜你喜欢

  • 泗州志

    十一卷。清叶兰纂修。即乾隆《重修泗州志》

  • 称谓考辨

    一卷。清周象明撰。周象明(1634-1691)字韦庵,号悬著,太仓(今属江苏)人。康熙十一年(1672)举人,不仕,授徒以终。尚著《七经同异考》、《性理发微》、《事迹考辨》。是编辑录称谓之辞,一一考证

  • 范身集略

    八卷。清秦坊(详见《范家集略》)编。《范身集略》是秦坊的一部杂纂之作,此书是编辑范身之义。其大概内容分为八部。即成部、应部、容部、贞部、慎部、坦部、辨部、诫部。每一部为一卷,各有子目,共二十六目。书中

  • 易学筮贞

    四卷。清赵世对撰。赵世对字襄臣,衢州人。该书论《易》为卜筮之书,所以虽经秦火而能流传下来。因为“谓以筮而贞万世之变”才命之曰“筮贞”。该书不载经文,只采用先前儒家议论、分类编辑而成书。第一卷为“缀集本

  • 鲁诗传

    一卷。汉代申培撰,清代王谟辑。王谟生卒年不详。本书收集了典籍中关于鲁诗的说法共六十一条,虽不完备,但颇有价值。据《汉志》记载,申公《鲁故》原有二十五卷,《鲁说》二十八卷。《汉志》又称,“汉兴,鲁申公为

  • 竹下寤言

    二卷。明王文禄(详见《丘陵学山》条)撰。书首有王文禄撰于嘉靖十一年(1532)的短序和黄省曾撰于嘉靖十五年(1536)的序。玉文禄短序中说明了书名《竹下寤言》的来历。他说:“予居后菉芸楼前有竹万竿,日

  • 高素斋集

    二十九卷。明黄姬水(1509-1574)撰。生平详见《白下集》(辞目)。是集凡二十九卷。赋一卷,诗十二卷,文十六卷。王世贞在《艺苑卮言》称其诗“如北里名姬作酒纠,时出俊语。”所论颇为准确。其文则学有所

  • 百战奇法

    见《百战奇略》。

  • 书经精义汇钞

    六卷。清陆锡璞撰。陆锡璞为广东龙川人,生卒年不详。卷首有陆锡璞的自序,接着是总论。其所辑录多从钦定的本子中录出,先是《书集传》,其次是《尚书集说》。其所诠释《集传》者,标有“释传”二字,附于《集传》之

  • 图南馆近草

    六卷。明朱存(约1600年前后在世)撰。存,字元峻,生平事迹无考。据卷首程寅宾序文,称存为朱天潢,则为皇明宗室无疑。又据卷末童仲暌后序,称元峻以帝胄崛起关中,为艺苑宗主,执骚坛牛耳。又称元峻为秦王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