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汉魏石经残字

汉魏石经残字

二册(山东图书馆本)。此书为山东图书馆辑拓,是海狱楼金石丛编之一。前有民国二十三年日照王献唐序,次为鱼台屈万里校录一卷。校录分甲乙丙丁四类。甲类为熹平石经,乙类为魏三体品字式石经,丙为魏三体直行式石经,丁类附以二块不知何代的石刻,上有古、篆二体之字。此书仿罗氏《汉石经残字集录》,以残字列于上,以今文列于下,两相参校,以便检阅。对于不知何经的残石,则依《汉魏石经集拓》的体例,各视其字体附于其后。所拓汉魏石经残字,汉石经,《诗经》二十六石(其中不知何篇者5石),《尚书》六石,《周易》二石,《仪礼》十六石,《春秋经》九石,《公羊传》九石,《论语》七石(其中不知何篇者二石)。各经之后,不知其为何经者二十六石,总共一百零九石。魏石经共十六石,计:品字式三体者三石,直行三体者十一石,(其中《尧典》三石,《禹贡》一石,《无逸》二石,其余五石不知何经),古、篆二体者二石。总计汉、魏两刻及不知何代之古篆二体,共一百二十五石。其编定次序,以熹平所刻为今文经,因此依今文家的经次,以诗、书、易、礼、春秋经传、论语为次,不同于《汉魏石经集拓》依古文家经次,以易、书、诗、礼、春秋经传、论语为序。其石数虽不及《汉魏石经集拓》所收七百八十八石的六分之一,但所录皆《集拓》所无,所以不宜以石之多寡而分优劣。其以校录冠於篇首,较之《集拓》仅列存字之目的办法,更为方便了读者。至于魏石经中,直行三体的《尧典》异于《集拓》中品字式三体的《尧典》,这更是从前所未发现的,尤其值得参考。按魏石经,据《集拓》以前发现之石,品字式的除《尧典》、《皋陶谟》之外,无其他各篇经文。而三体直行者,其经文又皆在《高宗肜日》以后。其《皋陶谟》之后,《高宗肜日》之前,中间究为何式,无从考见。同一《尚书》,且同刻於一时,何以前后异式,而其中又无其他发现藉以证明,久令人疑莫能释。今发现此三体直行之《尧典》《禹贡》诸石,始知品字式与直行式之间必有原刻补刻之分。兹据《君奭》一石,每石34行,每行三体者六十字,每体二十字,及每篇篇名各占一行之例,依马、郑所见古文篇数,对照现行本经文字数,由《君奭》上推,其《君奭》一石以上,应有十九石又三十二行,差二行即二十石。昔刘向以中古文校三家本,有脱简脱字,今就现在发现的石刻而论,其经文字句也间与今文不合。其自《尧典》以至《君奭》,中间与今本异者自难免。如果其间字句比今本略有增加,其所空两行即应不空。如此则《君奭》一石之前恰好是二十石。如果以品字式每行三十八字之例推算,则《尧典》《皋陶谟》经文之字数只有五十九行,即便再增加篇名二行,也仅得六十一行。虽可匀作两石,而下与照直行式推算应从第十三行起的第四石之《禹贡》,不相衔接。据此推测,直行三体之《尧典》《皋陶谟》当为原刻,其品字三体当为补刻。再以这两种石刻互证,直行式字体漫漶,品字式笔画清朗,明显可见直行者当属原刻。可惜何代补刻,史无明文。不似熹平石经,於黄初元年修补,见于《魏略》,有可考证。其古、篆两体之石刻,则尤为故书雅记所未载,无从臆度,更是俟有续出才能证明。

猜你喜欢

  • 沧江虹月词

    三卷。清汪初(1776——1808)撰。汪初,字绛人,钱塘(今杭州市)人,十七岁入邑庠,屡失意于省试,捐资为库大使,后为生计,入蜀佐四川按察使幕。《沧江虹月词》风格前后不一,以汪初赴川为分野。入川之前

  • 西疆交涉志要

    六卷。清钟镛撰。钟镛,字声叔,生卒年不详,浙江钱塘(今属余杭)人。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钟镛坐嫌下狱,遂遣戍新疆。清季中俄交涉,多趋重东北,故东三省之事,著述较丰,而新疆边况罕有记注。钟氏为“资

  • 岭南丛书前编

    四种,十二卷。清吴兰修编。吴兰修字石华,嘉应(今广东省梅县)人。嘉庆年间举人,官信宜训导。藏书数万卷,其室曰守经堂。著有《南汉纪》、《宋史地理志补正》、《端溪砚史》等。该丛书所收均为广东人士讲海事舆地

  • 尚书异读考

    六卷。清赵佑撰。《尚书》多异读,所以异义繁滋。赵佑此书正是有感于此,而特从《尚书》的注疏、释文及诸家讲义中摘出与蔡传相出入者,折衷为之考订。如“平秩南讹”一条,此书引《史记·五帝本纪》曰:“‘南讹’作

  • 淮海易谈

    四卷。明孙应鳌撰。应鳌字山甫,贵州清平籍,南直隶如皋(今江苏如皋)人。嘉靖三十二年(1553)进士,官至南京工部尚书,谥文恭。该书认为,天地万物,所在皆有易理,关键是人心是否能明。故其说虽以离数谈理为

  • 洛书摘六辟

    不分卷。清黄奭辑。共十五则。其中取自《开元占经》者十一则、《初学记》者四则。由于所辑文亦残缺不全,故于是书主旨无法得知,有《汉学堂丛书》本。

  • 深州风土记

    二十二卷,附表五卷。清吴汝纶修纂。吴汝纶(1840-1903),字挚甫,安徽桐城人。同治四年(1865)进士。师事曾国藩,为“曾门四弟子”之一。曾任深州、冀州知州。还受聘保定莲池书院山长、京师大学堂总

  • 蒋恭侯集

    一卷。蜀汉蒋琬(?-246)撰。蒋琬,字公琰,三国零陵湘乡(今属湖南)人。初随刘备入蜀,后为诸葛亮所重,任丞相长史。诸葛亮攻魏,他主持兵源粮饷的供应。亮死,代亮执政,官至大将军,录尚书事。封安阳亭侯。

  • 澄怀主人自订年谱

    六卷。清张廷玉(1672-1755)撰。廷玉字衡臣,号研斋,安徽桐城人。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进士,官至保和殿大学士、军机大臣。曾任编修《明史》总裁,卒谥文和,著有《传经堂集》。此谱首有乾隆十三年

  • 读画录

    四卷。清周亮工撰。其生平履历详见《闽小纪》。周亮工喜读书、善属文、精鉴赏、嗜书画,家有“赖古堂”,收藏唐宋诸书画家手迹;工于古文诗词,宗仰杜甫,且擅长八分、隶等书体,包世臣曾称赞其草书可达“能品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