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毛诗陆疏广要

毛诗陆疏广要

二卷。明毛晋撰。毛晋(1599-1659)原名凤苞,字子久,后改字子晋,号溍在,晚年号隐湖,又号汲古阁主人、笃素居士等。江苏常熟县人。不仕,专事收藏,建有汲古阁、目耕楼,藏书八万四千余册。又喜传刻古书,汲古阁版至今流布天下。所著尚有《汲古阁题跋》、《钟平左传》、《毛诗名物考》等。《毛诗陆疏广要》征引繁富,考订严谨,如“南山有台”一条引韵书证其佚脱,“有集维鷮”一条引诗辑证其同异等。然嗜异贪多,每伤支曼,如“鹤鸣于九皋”一条,后附焦山《瘗鹤铭考》一篇,蔓延及于石刻,于经义渺无所关,且核以诂经之古法,亦殊乖体例。《四库提要》谓是书“虽伤冗碎,究胜空疏。明季说《诗》之家,往往簸弄聪明,变圣经为小品。晋独言言征实,固宜过而存之,是亦所谓论其世矣。”有《津逮秘书》本、《学津讨原》本等。

二卷。三国吴陆机(261-303)撰。陆机字士衡,华亭(今上海松江)人,少有才名,文章冠世,曾任吴国牙门将。太康末入洛阳,与弟云以文才倾动一时,世称“二陆”。著有《辨之论》、《吊魏武帝文》、《文赋》等。原有文集,已佚,后人辑为《陆士衡集》。明毛晋(1598-1659)注。晋原名凤苞,字子晋,号潜在,常熟(今属江苏省)人。晋家富图籍,世所传影宋精本,多所收藏。又喜刻古书,汲古阁版至今流布天下。此书为晋所自编。陆机原书二卷,每卷又分二子卷。因晋储藏丰富,采摭既多,故异同滋甚,颇须辨难考订。如“南山有台”一条,则引《韵书》证其佚脱;“有集维鷮”一条,则引《诗辑》证其同异。考订亦颇不苟。由于嗜异贪多,每伤支蔓。如“鹤鸣于九皋”一条,后附《焦山瘗鹤铭考》一篇,蔓延及于石刻,于经义无关。然虽伤冗碎,究胜空疏说诗之家。有《四库全书》本。

猜你喜欢

  • 明儒林录

    十九卷。清张恒撰。张恒字北山,松江(今属上海)人。生卒年不详。与朱彝尊为表兄弟,但二人志向颇异,彝尊志在稽古,张恒则志在讲学。本书记载明代两浙地区诸儒言行。《四库提要》称其所载未为详备,而附采语录之类

  • 胡子易演

    十八卷。明胡经撰。经号前岗,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嘉靖八年(1529)进士。官至翰林院侍讲、太常寺少卿,提督四夷馆事。该书用注疏本,移《乾·彖传》“大明终始”三句于“乃利贞”之下,说是《周易》原本,得

  • 求志居春秋说

    四卷。清陈世熔(详见《读易杂说》)撰。世熔潜心著述,有《求志居全集》若干卷,其中《经说》、《诗文》各若干卷。该书是《求志居经说》中的一种。全书不释《春秋》全经,凡有所见,就分别条录,厘为二十一篇。第一

  • 南华通

    七卷。清孙嘉淦(详见《春秋义》)撰。清代学者注解《庄子》,可谓风格不一,旨趣不同。孙嘉淦取《庄子》内七篇,经时兴文法评释《庄子》而成此书。使此书起承转合,提掇呼应,一一容易知晓,书中也颇以儒理文饰其说

  • 粤草

    十卷。《蜀草》七卷。明郭子章(约1585年前后在世,生卒不详)撰。子章,字相奎,号青螺,又自号衣生。江西泰和人。隆庆五年(1571)进士,历官广东潮州知府等。因平扬应在叛有功,官进太子少保、兵部尚书。

  • 金粟斋遗集

    八卷。清蒯光典(1857-1910)撰。蒯光典,字理卿,一字季逑,又自号金粟道人,蒯德模之子。安徽合肥人。以进士入翰林,改官道负,督鹾淮南,擢京堂,出为欧洲留学生监督。光典自幼聪慧,有神童之誉,博览群

  • 朱文端公藏书

    十三种,一百七十六卷卷首一卷附录一卷。清朱轼(详见《周易传义合订》)撰辑。十三种为《周易传义合订》十二卷、《春秋钞》十卷首一卷、《孝经注》一卷附《孝经三本管窥》三卷、《仪礼节略》十七卷图三卷、《大戴礼

  • 静庵集

    十二卷。清郑日奎(约1674前后在世)撰。郑日奎,字次公,贵溪(今江西贵溪)人。生卒年均不详。顺治十六年(1669)进士,授庶吉士,散馆,后授礼部主事。康熙十一年(1672)与王士祯同典四川乡试。著有

  • 说文解字略例

    一卷。清高学瀛(生卒年不详)撰。学瀛广东番禺人,同治二年(1863)进士。是书系专释《说文》体例之作。所举大例有八:一曰建首,二曰本义,三曰辨形,四曰采音,五曰引经,六曰别说,七曰互见,八曰通训。每一

  • 四书体味录残本

    清宗稷辰(1792-1867)撰。宗稷辰字涤甫,号涤楼,浙江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官至东河道。著有《射止斋文集》等。是书乃稷辰晚年所作,原书二十卷,身后散佚,仅存《论语》卷一,系手写定本,余稿有《论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