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毛诗说

毛诗说

① 四卷。清庄存与(1719-1788)撰。存与字方耕,号养怡,乾隆十年(1745)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官至礼部侍郎。生平通六经、律吕之学,为清代今文经学之开创者,常州学派之始祖。其学《易》尊朱熹,治《诗》本《小序》、《毛传》,兼治《尚书》今、古文,《春秋》学《公羊》之说,《三礼》采郑注而参酌诸家。著有《春秋正辞》十二卷、《象传论》一卷,《彖象论》二卷、《系辞传论》二卷、《八卦观象解》三卷、《尚书既见》三卷、《尚书论》二卷、《周官记》五卷,《春秋要指》一卷、《四书说》二卷、《毛诗说》四卷。是书多本小序、毛传推衍成文,凡序传有说者,皆发挥其义,以广序传之说。然亦有例外者,如《相鼠》篇,引《白虎通论》说,以为此妻谏夫之辞;《皇矣》中“此维与宅”句,引《汉书·韦玄成传》为“此维予宅”。然此类者,于整部书中亦为绝无仅有。是书亦有不从序说亦不从毛传而发明一家之说者,人多以之为臆说而不取。此书有味经斋本。② 三十卷。清孙焘(生卒年不详)撰。焘字桑,平湖(今浙江平湖县)人,生平无考。是书旨在墨守毛诗,故说诗皆以毛诗为本,于郑注有与毛传不合者,则费尽心机改易郑笺,且对郑笺时有诘难。作者自云,自己并不憎郑,而是不如是则毛传之义不明。故释诗义多顺毛传,而少己见。且辨驳郑注,往往失却方寸,甚至有意在守毛黜郑而实为黜毛申郑者,自相矛盾,漏洞百出,故虽卷帙颇多,而不为人所取。有嘉庆二十年(1875)自刻本。③ 六卷。清庄有可撰。有可,字大久,江苏武进(今江苏省武进县)人,生卒年不详。此书篇各为说,遵从旧注解的,仅有十之一二,大多是自出新义。书中有些解说能言之成理,时出新见,发人之所未发。但大多为牵强附会,很难尽如人意,难免有臆造杜撰之嫌。有石印本。

猜你喜欢

  • 忠义录

    ①十四卷。明王蓂(生卒不详)撰。王蓂,字时祯,金溪(今江西省金溪县)人,明景泰二年(1451)进士,官至浙江按察使。《忠义录》从历代史传搜罗有关忠义事迹,分类编排而成,以伯夷以下597人为上,张良以下

  • 克斋词

    一卷。宋沈端节撰。端节字约之,吴兴(今浙江湖州)人,生卒年不详。寓居溧阳(今属江苏)。淳熙三年,知衡州,提举江东茶盐,仕至朝散大夫,江东提刑。能词,吐属清约,颇具风致;措词用语,含情带意。冯煦于《蒿庵

  • 小仓山房文集

    二十四卷。《续》十卷。清袁枚(1716-1797)撰。袁枚字子才,号简斋,别号随园老人。钱塘(今浙江杭州)人。诗论家。乾隆年间进士,历知溧水、江浦、沐阳、江宁等县,后辞官定居江宁(今江苏南京),于南京

  • 中西学门径书

    七种,十卷。清梁启超(1873-1929)撰辑。梁启超字任公,广东新会人。丛书收其自撰《时务学堂学约》五卷、《读春秋界说》一卷、《幼学通议》一卷、《读孟子界说》一卷、《读西学书法》一卷,以及康有为《长

  • 治平胜算全书

    十二卷。清年羹尧(?-1725)撰。年羹尧,字允恭(一作亮工),汉军镶黄旗人,湖北巡抚遐龄次子。康熙三十九年(1700)进士。累官至川陕总督,抚远大将军,行军所至,杀戮甚众。为雍正心腹大臣,备极宠荣。

  • 嵩崖尊生书

    十五卷。清景日昣(生卒年不详)撰。景日昣字东阳,一字冬阳,号嵩崖,登封(今属河南)人。康熙年间进士,官至户部侍郎。幼习儒学,治《周易》,后因母病学医,研习医经,认为医易同源,业医者应能知常达变。此书为

  • 默堂集

    二十二卷。宋陈渊(?-1145)撰。陈渊,字知默,初名渐,字几叟,南剑沙县(今福建沙县)人。陈侁之侄孙。绍兴五年(1135),廖刚等荐充枢密院编修官。七年,诏举直言能谏之士。因胡安国荐之,改官赐进士出

  • 三易洞玑

    十六卷。明黄道周(生平详见《易象正》)撰。书名“三易”,是说伏羲之易、文王之易和孔子之易。“洞玑”者,玑衡本是测天之器,在此是表以《易》测天而毫无差错。所以此书也就是约天文历数而归之于易。第一卷至第三

  • 保富述要

    一卷。英国布来德(生卒年不详)撰,英国傅兰雅(详见《数学理》)口译,无锡徐家宝笔述。布来德始末未详。《保富述要》是专论货币银行之书,属金融学著作。全书一卷分订二册,共十七章。第一章总论钱财功用与特点;

  • 东湖县志

    三十卷,首一卷,清林有席修,严思浚、林有彬等纂。林有席,字平园,号儒珍,江西分宜人,进士,官东湖知县。严思浚,字潜斋,江西分宜人,进士。林有彬,字竹溪,廪生,林有席之弟。按禹贡,荆及衡阳为荆州,东湖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