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栾城集

栾城集

五十卷。《栾城后集》二十四卷。《栾城三集》十卷。《应诏集》十二卷。宋苏辙(1039-1112)撰。苏辙字子由,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北宋文学家。嘉祐二年(1057)与兄苏轼同登进士第。授商州军事推官。神宗时,王安石行青苗法,他力陈不可,出为河南推官。哲宗立,召为右司谏。司马光废新法,他建议缓行,不听。后迁起居郎、中书舍人。元祐初,拜尚书右丞,进门下侍郎。绍圣初,上疏谏事,落职知汝州,又贬至雷州、岳州。后筑室于许州,号颍滨遗老,不复见人,终日默坐近十年,卒。谥文定。苏辙与其父苏洵、兄苏轼并称“三苏”,皆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在《上枢密韩太尉书》中提出“文者,气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的观点,认为只有个人的修养、气质、阅历提高了,才能写好文章。苏轼评价其文“汪洋澹泊,有一唱三叹之声,而秀杰之气,终不可没”,还说:“子由之文,词理精确确有不及吾,而体气高妙吾所不及。虽各欲以此自勉,而天资所短终莫能脱”,苏辙文章特点于此可略见一斑。苏辙著有《栾城集》五十卷,《栾城后集》二十四卷,《栾城三集》十卷,《应诏集》十二卷,及《诗集传》、《春秋集解》、《孟子解》、《论语拾遗》、《龙川略志》、《道德经解》等,并行于世。《栾城集》五十卷《后集》二十四卷《三集》十卷,有《四库全书》本、《摛藻堂四库全书荟要》本、《四部丛刊》本,《栾城应诏集》十二卷除附于《四库全书》、《栾藻堂四库全书荟要》外,还见《三苏全集·栾城集附》、《四部丛刊·集部》。另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3月出版的曾枣庄、马德富校点本,是本总汇各家刊本之长,并辑录了一批珍贵资料,为目前较好的一种版本。

猜你喜欢

  • 坦庵词

    一卷。宋赵师侠撰。赵师侠(又作师使),字介之,汴(今河南开封)人(生卒年均不详)。淳熙二年(1175)进士。燕王德昭七世孙。曾为江华郡丞,宦迹及于湘、赣、闽中一带。与叶梦得、徐俯有交往。《书录解题》著

  • 云峰澫益大师宗论

    十卷。清代释智旭(1599-1655)撰。智旭,俗姓钟,法号智旭,又名际明、际声,字振之、素华,别号八不道人,晚称澫益老人。少学儒学,誓灭释老,著《辟佛论》数十篇,因读莲池《自知录序》及《竹窗随笔》后

  • 续宋宰辅编年录

    二十六卷。明吕邦耀撰。吕邦耀,字元韬,锦衣卫籍,顺天府人。万历二十九年(1601)进士。官至通政司右参议。吕邦耀在刊行宋徐自明《宰辅编年录》之后,又仿照原书体例续编。上起宋宁宗嘉定九年(1216),下

  • 十一经音训

    二十六卷。清杨国桢辑。国桢字海梁,四川崇庆人,官至闽浙总督。此书是他任河南巡抚时刊刻的。首有自序及林则徐等人的序,还有刘师陆撰写的例言。书仿甘肃兰山书院所刻之《经训约编》,只是《经训约编》体例未善。例

  • 道德真经直解

    四卷。南宋邵若愚(生卒年不详)撰。邵若愚,号本来子,钱塘(今属浙江杭州)人,撰有《道德真经直解》。此书约撰成于南宋绍兴三十年(1160)。前人研究《道德经》者,或分《老子》为上下二篇八十一章,或为四卷

  • 大学述义

    一卷。徐绍桢撰。是书首有读法,次述义,其大旨详尽于读法。以为《大学》乃孔门政治革命之书,开卷即云“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止善”。至于述义,则章解节释,多用旧说,唯分章从郑不从朱。唯以传三章,“如切如

  • 高唐州续志

    二卷,首一卷。清毕一谦修,耿举贤纂。毕一谦字益之,满洲镶蓝旗人,贡监出身,乾隆七年(1742)任高唐州知州。耿举贤,邑人,举人出身。毕一谦莅任后,见旧志体制、叙述,皆有未备。欲重为修纂。又因距前志仅三

  • 孟子识

    一卷。日本物茂卿撰。是书不分章节,系杂记体。有涉议论者,有涉考证者,其独到之见往往与古契合。由立于汉宋学派之外,不为所囿。如其解“五十衣帛,七十食肉”,引《王制》“六十非肉不饱,七十非帛不暖”以为人饮

  • 满文老档

    一百八十卷。清额尔德尼等奉敕撰。沈阳故宫崇谟阁,旧藏满文老档一百八十册,系借用蒙文字母拼写满语,使用时不加圈点,称“无圈点满文”或“老满文”,用以书写文件、记录史事、整理档案(或称档册、档子)。该书所

  • 贞素斋文集

    八卷。元舒頔(1304-1377)撰。頔字道原。绩溪(今属安徽)人。顺帝至元三年(1337)被江东宪使辟为贵池教谕,秩满调丹徒。后归隐山中。明初屡召不出。名所居为贞素斋。所著有《古淡稿》、《华阳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