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昭德新编

昭德新编

三卷。北宋晁迥(951-1034)撰。晁迥字明远,澶州清丰(今属河南)人,自其父始徙居彭门(今四川彭县北)。宋太宗太平兴国五年(980)进士,累迁太常丞。真宗即位,擢右正言、直史馆、知制诰,后为翰林学士、知审官院、翰林学士承旨、工部尚书、礼部尚书等,以太子太保致仕,卒谥文元。晁迥通释老与儒学经传,著有《法藏碎金录》等。宋初承唐余俗,士大夫多究心于内典。晁迥晚年亦用心于内典,遍读经史百家及释老等典籍,对那些有关治道、勉人为善及风俗习惯等论述及遗文轶事等,掇拾成编。因其居于昭德坊,故称《昭德新编》。其书以勉人为善为宗旨,间杂佛老之言。自序谓东鲁之书文而雅,西域之书质而备,故此五说(指下卷指迷五说)酌中而作,颇具特色,足资参证。书成之后,未能马上刻版,故晁迥未见其书面世就离开了人世。后迥五世孙溯搜罗家集,得此书于李焘之家,南宋宁宗庆元(1195-1200)年间始刻版发行。明嘉靖间又有重刊本。清修《四库全书》采进本首题裔孙伏武重录,迥自序及李遵勖后序皆与晁溯所记相符,当为旧本。书后附有晁迥及明晁瑮、晁东吴三人之诗数十首,四库馆臣以为“其后人采辑家集而未成者,文不相属,实为骈拇枝指”,全部删除。今传还有《晁氏三先生集》三卷本及宛委山堂《说郛》、商务印书馆《说郛》一卷本。

猜你喜欢

  • 说雅

    十九卷。清朱骏声撰。朱骏声为清代著名文字训诂学家,所著以《说文通训定声》著称。生平见“说文通训定声”。《说雅》附《说文通训定声》后。自序曰:“循《尔雅》之条理,贯许书之说解,五百四十目纪之以形;十八部

  • 崇德堂集

    八卷。清王植(见《四书参注》条。)撰。王植学重敦励名节,而事事有益于社会人生。此集为王植自编。集中所载,多为作者为官时的案牍之文。虽然都是案牍一类公文,但亦足见其为人之道。不过,其考论经籍,则好为主观

  • 忠宣文集

    二十卷。《奏议》二卷。《遗文》一卷。《附录》一卷。《补编》一卷。宋范纯仁(1027-1101)撰。范纯仁,字尧夫,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范仲淹之子。天资警悟,八岁能讲所授书。皇祐元年(1049)进

  • 梅花草堂笔谈

    十四卷、二谈 六卷。明张大复(生卒年不详)撰。张大复,字玄长,昆山(今江苏省昆山县)人。其生平事迹不详。曾撰有《昆山人物传》、《昆山名宦传》、《梅花草堂笔谈》、《闻雁斋笔谈》、《梅花草堂集》等书。此书

  • 使东日录

    一卷。明董越撰。董越,字尚矩,宁都(今江西宁都县)人,生卒年不详。少孤贫、成化五年(1469)进士,授编修。弘治元年(1488)为朝鲜颁诏正使,累官工部尚书。著有《使东日录》、《朝鲜赋》(已著录)。是

  • 秘书四十八种

    见《艺苑捃华》。

  • 道德真经次解

    二卷。无名氏撰。此书作者经遂州,见龙兴观石碑上刻有《道经》、《德经》二经,与今本有别,并且全无注释,错字颇多,意义相背,所以作此书。此书《道经》注下称:“此本(作者所据传本)与旧本虽不同,自有义理,细

  • 东夷考略

    三卷。茅瑞征撰。茅瑞征,字伯符,明代归安(今浙江吴兴县)人,万历二十九年(1601)进士,知泗水县(今山东泗水县),调黄冈,擢兵部职方主事,升郎中,历福建参政,湖广右布政使,晋南京光禄寺卿,壮年即解甲

  • 礼记义证

    一卷。后魏刘芳(详见《毛诗笺诗义证》条)辑。清马国翰撰。马辑本只六条,有得有失。其有,“云卜赴也,赴来者之心”。此为得也。赴从卜声。《诗·大田》“秉畀炎火”,《释文》“秉”,“《韩诗》作卜,卜报也”。

  • 训纂篇

    一卷。汉扬雄(前53-后18)撰。清马国翰辑。扬雄字子云,蜀郡成都(今属四川)人。西汉文学家、哲学家、语言文字学家,著有《甘泉》、《河东》、《羽猎》、《长杨》四赋,《法言》、《太玄》、《方言》、《训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