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春秋稗疏

春秋稗疏

二卷。清王夫之(详见《周易稗疏》)撰。此书考证地理者占十之九,论书法及仪象典制之类占十之一。其考地理,多有所得,如“莒人入向”之向,认为当从杜注在龙亢,而驳《水经注》所引阚骃之说是误以邑名为国名;辨杀州吁于濮之濮非陈地;厉即赖国,而非随是之厉乡;践土非郑地;翟泉周时不在王城之内;莒鲁之间有二郓;仲遂所卒之垂非齐地;“次鄫”之鄫非鄫国,亦非郑地;春秋之祝非汉之祝其,皆足以纠杜注之失。又其据《后汉书·郡国志》,谓郎在高平;据《括地志》,谓胡在郾城;据《汉书·地理志》,谓重丘在平原;据应劭《汉书》注,谓阳在都阳,亦可补杜注之阙。其考证名物制度亦多出新说。如谓公子纠为齐襄公之子而非其弟;谓鲁襄公二十四年两记日食,其中一次是误以晕珥当日食,皆可备一解。再如鲁宣公十五年“初税亩”,王氏认为,虽然古代助法是一夫百亩,但实际不止百亩,因为田有三易。“助法初定之时,民或间一岁再岁而易耕,以休地力。迨其后人众而力有余,熟耨而粪之,皆成熟地。先王亦明知后人必垦为肥壤,正以此宽民力而劝之耕,所谓仁之至也。唯公田则百亩而无莱,私田则以三等酌其中,盖二百亩而名百亩。今此履亩,则凡已耕之土尽入税额。盖先王虽名什一,而实二十而一,税亩则无土漏于税外,以周制较之,什而二矣。”虽为调和三传,然其说亦有根据。至于其论《春秋》书法,则多揣度之词。如闵公元年“季子、仲孙、高子”之条云:“三子皆不名,非《春秋》之通例。三传以为贤之、嘉之、贵之或外之,义皆未安。大夫之称子,犹侯伯子男之称公,皆假尊号以面谀之,春秋时习俗则然,而书之史册,固不可以五等之爵加之。”其说颇近情理,但又云:“盖鲁国之乱于闵公之世已极。闵公虽立,幼稚无知,唯国人之所为,故仲湫、高徯之来皆不以礼见主君,故湫与徯不言‘使’,无所致命也;湫不言‘聘’,不成礼于庙也;季友不言‘至自’,无所告至也。国人接之、国人纳之、从国人之尊称而书之、所以著鲁乱之甚也。故曰齐桓存三六国,鲁无君,无异于亡也。”臆说之甚,尤逾《公》、《穀》。现存《船山遗书》本、《昭代丛书》本、泽古斋本、《经学从书》本、《续经解》本。

猜你喜欢

  • 其发编

    四卷。明曹于汴(1554-1630)撰。曹于汴字自梁,安邑(今山西省运城县)人。万历二十年(1592)进士。以推官征授吏科给事中。遇事敢言。熹宗即位,迁左佥都御史,佐赵南星主京察,力扶善类,为魏忠贤所

  • 台学源流

    七卷。金贲亨(生卒不详)撰。金贲亨,初冒高姓,明正德甲戌(1514年)进士题名碑中的高贲亨即是金贲亨,字汝白,临海(今浙江省临海县)人,官至江西提学副使。《台学源流》之“台”,即台州,该书是叙录台州先

  • 徹道人诗存词存

    一卷。清戴徹撰。戴徹,生卒年不详,自号徹道人,江苏上元(今南京)人,御史戴翼之之长女,同知冯晴谷之妻。清代词人。有道光十三年癸巳(1833)刊本。

  • 王文庄凝斋集

    九卷。《别集》二卷。明王鸿儒(?-1519)撰。王鸿儒,字懋学,南阳(今属河南)人。生年不详。少颖悟,读书过目不忘。为府史佐书,郡守见而奇之,使为弟子员,教以经术,蔚为大儒。成化二十三年(1487)进

  • 说文解字

    三十卷。东汉许慎(生卒年不详)撰,宋徐铉(917-992)校订。许慎字叔重,汝南召陵(今河南郾城)人,大抵生于光武帝建武(25-55)中期,卒于安帝延光(122-125)末年。为人纯朴笃厚,从小博通经

  • 家乘述闻

    一卷。清龚守正(见《自述年谱》)撰。该书记其家史,自先世谱牒,直至伯叔兄弟,旁及姻戚,中纪本身仕官经历。书中间涉神怪。现有石印本。

  • 涧于诗集

    四卷。清张佩纶(1848-1903)撰。生平见《涧于文集》条。诗集由其遗孤张志潜校订,民国初年刊行,前有陈宝琛序。张佩纶夙心在经邦济世,但不甚致力于诗。不过,其谪戍边远,多故国飘零之感,而皆以诗鸣。其

  • 许鲁斋考岁略

    一卷。元耶律有尚撰。耶律有尚字伯强,号迂斋,东平(今属山东)人。生卒年不详。官至昭文馆大学士,卒年86,谥文下。好程朱理学,受业于元代著名理学家许衡门下。许衡字仲平,学者称为鲁斋先生。本书即记述其事迹

  • 清平山堂话本

    残存二十七篇。话本小说集。明洪楩编刊。洪楩字子美,生卒年及事迹不详,明嘉靖时出版家和藏书家,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收藏书籍很多,著录有《洪子美书目》。刊刻的书籍版心有“清平山堂”四字。今见洪楩以清平山

  • 歙县志

    ①二十卷,首一卷。清张佩芳修,刘大櫆等纂。张佩芳(1732-1793),字公路,又字荪圃,号卜山,清山西平定州人。乾隆二十二年(1757)进士,历仕歙县、合肥县令,寿州、泗州知州。乾隆三十二年(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