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易象阐微

易象阐微

五卷。清萧寅显撰。萧寅显字仲虎,善化人。《湖南通志·人物志》称其少为文有奇气。治学深于易。此书即是他授徒讲易的讲稿。书中观点与他一向以宋儒为宗的易学思想不同,而是罗列汉以来诸家易说,融会群言,撷取精要,反复潜研,辨其得失,最后形成自己的观点,笔之成书。是一部很有价值的易学著作。书后附有大易图解一卷。有咸丰二年(1852)刊本。

猜你喜欢

  • 王鲁公诗钞

    一卷。元王士熙撰。士熙字继学。生卒年不详。东平(今属山东)人。出身于文学世家,其父为翰林学士承旨王构。本人累官至中书省参知政事。在馆阁时,与虞集、袁桷等唱和,论者比喻为唐代岑、贾、宋、杨、刘,为元代盛

  • 中兴间气集

    二卷。唐高仲武(生卒年不详)编。高仲武自称渤海(山东滨县)人。然唐人类多署郡望,未知确贯何地。其事迹亦无考。约唐代宗、德宗年间在世。此书选录“安史之乱”后,肃、代二宗集“中兴”时期的诗歌,故名。前有自

  • 几何补编

    四卷。清梅文鼎(详见《历算全书》)撰。《几何补编》是一部论述正多面体和半正多面体性质和计算的著作,写于1692年。书前梅文鼎自序说:“壬申(1692)春月,偶见馆童屈篾为灯,诧其为有法之形,乃复取《测

  • 南华真经

    见《庄子》。

  • 国朝学案小识

    十五卷。清唐鉴(1778-1861)撰。鉴字镜海,善化(今湖南长沙)人。嘉庆十四年(1809年)进士,官至太常寺卿,谥确慎。鉴潜研性道,笃信程朱之学。该书以陆清献、张杨园、陆桴亭、张清恪为正宗,汤文正

  • 四礼从宜

    四卷。清苏惇元撰。苏惇元生卒年及生平未详,安徽桐城县人。“四礼”指冠、婚、丧、祭,“从宜”即顺从今俗、因时制宜。作者做法是:乡俗不违古礼的地方就采用,乡俗违背古礼处就予以辨正,且所定仪节力求简单易行,

  • 陂门集

    一卷。明冯惟健撰。冯惟健字汝强,一字治泉,号陂门山人,山东临朐人,生卒年未详。嘉靖七年(1528)举人。冯氏为青州名族,王渔洋《古夫子亭杂录》载青州冠盖最盛。冯惟健少年既有父名,后屡试春官不第,遂不屑

  • 徐州府志

    二十五卷。清吴世熊、朱忻修,刘庠、方骏谟纂。吴世熊,字紫湄,浙江仁和(今杭州市)人,同治九年始任分巡河务兵备道。朱忻,字忻泉,浙江山阴(今绍兴市)人,同治六年始知徐州知州。刘庠,字慈民,号钝叟,江西南

  • 三苏谈

    十卷。清高阜(生卒年不详)编。高阜,字康生,号萝栖,祥符(今属河南)人。工画水仙,时为叹绝。著《三苏谈》。所录具为三苏之文。其中,苏洵文二卷,苏轼文六卷,苏辙文二卷。因每篇为之反复详论,故名曰《三苏谈

  • 香祖笔记

    十二卷。清王士祯(详见《古欢录》)撰。王象晋《群芳谱》称:江南把兰草称作香祖。士祯沿其说,认兰草命其书室,所撰之文亦取兰草别称,名《香祖笔记》。是书乃士祯康熙四十二年(1703)、四十三年笔记,至四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