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文苑英华辨证

文苑英华辨证

十卷。宋彭叔夏撰。彭叔夏,庐陵(今江西吉安)人。乡贡进士,《江西通志》列其名于绍熙三年(1192)乡举条下,不为立传,生卒年及事迹已不可考。是书盖因周必大所校《文苑英华》而作。考周必大《文苑英华》跋曰:孝宗皇帝欲刻《江钿文海》,臣奏其去取差谬不足观。乃诏馆阁裒集《皇朝文鉴》,臣因及《文苑英华》。虽秘阁有本,然而错乱谬误不可读。周必大退休后,寻取《文苑英华》不同版本,与朋友彭叔夏等人共同研究、探讨,本着宁缺勿滥的原则,增减删削,改正错误,详注各篇,经多方努力,嘉泰四年(1204),两人之书分别刊出。彭氏之书,前有自序一篇,书中内容共分二十一类,下列子目多条。一曰用字,为目凡三。二曰用韵,为目凡二。三曰事证,无子目。四曰事误,为目凡二。五曰事疑,无子目。七曰人名,为目凡五。八曰官爵,为目凡三。九曰郡县,为目凡三。十曰年月,为目凡四。十一曰名氏,为目凡三。十二曰题目,为目凡二。十三曰门类,无子目。十四曰脱文,为目凡四。十五曰同异,十六曰离合,十七曰避讳,十八曰异域,十九曰鸟兽,二十曰草木,均无子目。二十一曰杂录,为目凡五。其中如磋、驱、帆、诸字,与周必大所举者合。然序文称小小异同,在所弗录。原注颇略,今则加详。其未注者仍附此篇。则视周必大原本亦多所损益。《文苑英华》本继《文选》而作,于唐代文章,采摘至备,号为词翰之渊薮。而卷帙既富,抵牾实多,在宋代已无善本。至明重刊,承袭前代,错上加错,超出前代。彭叔夏此书,考核精密,大抵分承讹当改、别有依据不可妄改、义可两存不必递改三例。但往往也有持疑不决之处,然而用意严谨,不肯轻易点评篡改古书,也是一大长处。有聚珍版本、许氏有卢校本、《知不足斋》本、《学海类编》本。明嘉靖间活字本、明万历刊本、八千卷楼有旧钞本、《四库全书》本等。

猜你喜欢

  • 海蠡编

    二卷。明袁士瑜(生卒年不详)撰。袁士瑜,号七泽,公安(今湖北省公安县)人,即袁宗道、袁弘道、袁中道之父也。此书二卷,内容大旨以儒、释二家同源异派,或援释疏孔,或证孔于释。称濂、洛诸儒于圣人书诠释妙畅,

  • 无町词余

    二卷。清曹锡黼(1726-1754)撰。曹锡黼,字诞文,又字旦雯,号菽圃,上海人。清代戏曲作家。曾任行人司司副、太常寺所牧、员外郎等职,去世时年仅二十九岁。其家中藏书甚富,早晚苦读不已,学识甚是渊博。

  • 大学中庸集说启蒙

    二卷。元景星(生卒年不详)撰。景星号讷庵,字德辉,以儒士保为杭州儒学训导,浙江余姚人。景星撰《四书集说启蒙》,门人蒋骥先刊其《大学》,钱时续刊其《中庸》,《论语》不存,《孟子》则残。景星自序中仍称《四

  • 西园诗钞

    四卷。《续编》四卷。清张扩庭(生卒年不详)撰。张扩庭字海丞,南皮(今河北南皮)人。嘉庆二十五年(1820)进士。人评其诗河清体洁,有天成之感。五言古诗摹写蜀中山水,七言则豪健。他自喜律诗,绵丽深欸,不

  • 江冷阁诗集

    十四卷。清冷士嵋(1626-1711)撰。冷士嵋,字湄江,丹徒(今江苏丹徒)人。明末诸生。入清绝意仕进,以授徒教学自给,尝与张自烈、魏禧、魏礼、宗元豫、盛远诸人相互唱和。著有《江冷阁诗集》、《江冷阁文

  • 诸经品节

    二十卷。明杨起元(详见《证学编》条)编。杨起元删纂道、释二家之书,汇而成帙,共二十卷。其中道家有《阴符经》、《道德经》、《南华经》、《太元经》、《文始经》、《洞古经》、《大通经》、《定观经》、《玉枢经

  • 读通鉴论

    三十卷,清王夫之撰。王夫之(1619-1692),字而农,号薑斋,明崇桢举人,湖南衡阳人,晚年居衡阳之石船山,学者称船山先生。明亡,王夫之在衡山举兵抗清,战败后退到广东肇庆,任南明桂王府行人司行人。后

  • 典籍便览

    八卷。明范泓(生卒年不详)撰。范泓字本涵,婺源(今属安徽)人。书前题新安员一隐士。其书分天象、月令、地势、经世、德行、言语、政事、文学、人类、物类十部。每部又各分子目。所采辑故实,较为繁杂。

  • 说文答问

    一卷。清钱大昕(1728-1814)撰。大昕字晓征,号辛楣,又号竹汀,嘉定(今属上海市)人。乾隆间进士,官至少詹事。治学方面颇广,于音韵训诂尤多创见,长于校勘考订。主要著述有《潜研堂文集》、《十驾斋养

  • 群书纂粹

    八卷。旧本题明徐时行(生卒年不详)编。徐时行著有《书经讲义会编》。本书采摘诸家议论之文,分类纂辑,以备策论之用。不足以称著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