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捃古录

捃古录

二十卷。清吴式芬撰。吴式芬(1796-1856),字子苾,号诵孙。山东海丰(今无棣县)人。道光十四年(1834)进士。官至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详见《捃古录金文》。他就孙星衍《寰宇访碑录》,补其未备,删其讹复,增商周秦汉以来吉金,编撰成此书,是清代金石目录书中收录资料最多的一种。书前后无序跋,分二十卷为二十册。前三册为三代金石目录,第四册为秦至两汉金石目录,第五册为魏蜀吴晋成后赵前秦金石目录,第六册为宋齐梁陈后魏西魏东魏后周隋金石目录,第七册为唐武德至天祐金石目录,第十册为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吴南唐北汉荆南汉楚闽吴越蜀后蜀南诏金石目录,第十一至十三册为北宋建隆至靖康金石目录,第十四、十五册为南宋建炎至德祐金石目录,第十六册为辽西夏金伪齐金石目录,第十七至二十册为元中统至至元伪周金石目录。前三册金类据《捃古录金文》录入,以字数之多少为先后次序;石类则以年代之先后为次,附于金文之后。第四册以下则金石两类相并,以年代先后为次第;无年月可考者,则视其书体属于何代,即为一类,附于各代之末。所列各目,金类则据王复斋以下各家藏器藏拓,及其所藏所见,悉行录入;石类则根据各家著录,及其所藏所见,悉行录入。全书所收目录,计金类一千七百八十一种,石类一万五千二百三十种,砖瓦类一千一百零五种,木类六种,玉类四种,磁类二种,总共一万八千一百二十八种。各目之下,金类则悉录原文,不能识之镜铭则从缺;两汉以下,并分别记其书体。石类,砖瓦之属悉录全文;石刻则详记其书体、年月及其题额书体、碑阴诸刻,并均注明属于某地,藏于某人。凡据摹本列入者,亦注明从某书或某人的摹本。在他以前有误释误记者,他则加以考证和订正。吴氏以前各家,凡撰写金石目录之书,均未有如此详备者。其成书年月,未经叙及;刊书年月也未注明。因而不知书中所列之目,其所藏或所见,迄于何时为止。但根据推测,本书约成于咸丰三年(1852)以后,同治十三年(1874)以前。

猜你喜欢

  • 化机汇参

    五卷。明段元一(生卒年不详)撰。段元一,字思真,号涵虚子,又号永明道人,自称北郡(明代无北郡,不知为何地)人,曾官至知县。撰有《化机汇参》五卷。《化机汇参》,又作《化机会参》。此书成于崇祯元年(162

  • 陆丰县志

    十二卷。清王之正修,沈展才纂。王之正,顺天通州(今北京市通县)人,乾隆九年(1744)任知县。陆丰旧属海丰,雍正九年(1731)分县后土田如故,山川犹昔,星野、气候、土物之产,旧志虽已载,而建置沿革,

  • 汉魏石经残字叙录

    一卷(排印本)。王献唐(1897-1960)、屈万里(1907-1979)合著。王献唐,名琯,字献唐,后以字行,山东日照人。1929年任山东图书馆馆长,搜罗乡邦文献及钟鼎彝器、泉币、钵印、封泥、石刻、

  • 躬行实践录

    十五卷。清代桑调元撰。桑调元见《论语说》条。此书是由作者的门人把他晚年讲学的语录分类整理编辑而成,原名称作《夜炳录》。全书主要以程朱一派学说为宗旨,重点论述儒家“敬”、“仁”之道,反对把儒家学说与佛、

  • 燕山八景图诗

    一卷。明左春坊等撰。生卒年及仕履均不详。为永乐十二年(1414)左春坊、左中允、吉水、邹缉等倡和之作。燕山八景,始见于金明昌遗事。《永乐大典》载洪武北平图经,亦具列其目。然如琼岛春云作琼鸟春阴、太液晴

  • 古韵异同摘要

    一卷。清程际盛撰。际盛生平见“续方言补正”。是书抄取《广韵》、《礼部韵略》、《韵会举要》、《洪武正韵》诸书韵部,考证其通用独用。夏竦《古文四声韵》、颜元孙《干禄字书》、魏了翁《唐韵目》、周公谨《云烟过

  • 蓝户部集

    二十六卷。清蓝千秋(约公元1729年前后在世)撰。蓝千秋,字长青,一作长清,号石,宜黄(今江西宜黄县)人,生卒年均不详。千秋以诸生荐授国子监学正,官至盛京户部员外郎。集中诗四卷,文二十二卷。然其诗文皆

  • 斗南黄先生辽阳稿

    二卷。《别稿》一卷。明黄正色(1522?-1570?)撰。正色,字士尚,号斗南。江苏无锡人。嘉靖七年(1528)举人。历官至南台御史,以护兴献太后葬承天。因论尚书温仁和、驸马崔元、中官鲍忠等不法,违逆

  • 读书杂钞

    二卷。南宋魏了翁撰。魏了翁生平事迹详见《周易要义》。此书为魏了翁随笔札记之文,多辨证经义之语。书中谓“哉生魄”,当作“霸”,霸、魄二字有异;“昭”为“韶”音,不始晋讳,皆合于《说文解字》之旨。但书中也

  • 易经本义翼

    十二卷。不标撰人名氏。只是卷首题签说,“苏州府学附生曹澐手辑吴敬庵《羲经本义》二十本,上大宗师鉴定。今呈到十九本。其一本系图说,因绘画不及,俟于原本录出补送呈”等等。可能是江南诸生录送提学之本,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