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抱山堂集

抱山堂集

十四卷。清朱彭撰。朱彭字亦钱,号青湖,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生卒年未详。诸生。朱彭博治群书,尤熟于掌故。曾撰《吴越古迹考》若干卷、《南宋寓居录》若干卷,足以传后。惜不戒于火,致使文献无征。又撰《湖山遗事诗》二卷,搜采西湖佚事,考证详明。其诗古体则矩矱从容,今体则声情高远,有修洁自喜之致,无矜才使气之失,恬和醇粹,一本唐音。王昶《蒲褐山房诗话》云:“西泠自金江声、厉樊榭、汪槐塘后,大雅将沦,青湖独承其后,以诗法指示骚坛。每言浙江明季多学钟谭,渐乖于正。自云间陈卧子先生司李山阴,力求复古后,如西泠十子,皆奉司李之绪余。西河毛民氏,幼承赏识,亦承其宗。即竹垞太史,初时并效唐音。百余年来,浙中诗派,实本云间,至康熙中叶小变其格。吴梦举,查初白,初竞为山谷诚斋之体。檇李学者,靡然从之。而武林兼学唐宋,无所取裁。故青湖专以归愚宗伯别裁诸集,传示学者于诗学自为功。自江斋以后,西泠诗派屡变,而皆未脱宋人门户。彭独振以唐音,放四方名士,从游者众。当时抱山堂之名,直与随园并峙,是知其才力,固有以异于人,而足相敌之。至其《湖山遗事诗》、《劳倌诗话》、《瓠庐诗话》,皆征引之。”可惜今世无传,未得窥其全豹。有嘉庆六年(1802)刊本。

猜你喜欢

  • 唐代丛书

    见《唐人说荟》。

  • 蓝户部集

    二十六卷。清蓝千秋(约公元1729年前后在世)撰。蓝千秋,字长青,一作长清,号石,宜黄(今江西宜黄县)人,生卒年均不详。千秋以诸生荐授国子监学正,官至盛京户部员外郎。集中诗四卷,文二十二卷。然其诗文皆

  • 述书赋

    二卷。唐窦息(生卒年不详)撰。窦蒙注。窦息,字灵长(考《述书赋》之末窦蒙之文,称“吾第四弟尚辇君,子灵长翰墨,厕张、王……”,其字似应为“子灵”,更兼其兄窦蒙字为“子全”,故存疑),扶风(今陕西扶风)

  • 切韵正音经纬图

    一卷。清释宗常撰。宗常,清初昆明海印寺住持。其康熙庚辰(1700年)自序云:“愚弱冠时负笈鸡山,学于石钟觉宇老人,追随杖履,执侍多年。每疑老人生长南徼,语含中韵,因请其故,遂而授愚声音之法,始悉今昔南

  • 纲鉴会编

    九十八卷。清叶沄撰。沄字蕃久,号松川,昆山(今属江苏)人。生卒年及事迹不详。温公《通鉴》,朱子《纲目》,年经月纬,学者所宗,为外纪、前编、续编所不及。“纲鉴”之名,为《纲目》、《通鉴》各摘一字称之,又

  • 南华本义

    二卷。清林仲懿(生卒年与事迹均不详)撰。清人以各家之说解《庄子》者屡见不鲜,而以《庄子》附会他说者,也大有其人。林仲懿作《南华本义》,只注《庄子》内七篇,其语言多附会易理、阴阳。例如,其释《逍遥游》,

  • 根黄集

    十卷。清杨文源(生卒年不详)撰。杨文源长泰(今福建汀漳)人。此书以《仪礼》、《周礼》、《礼记》之文,割裂编次成书。分律吕、封建、井田、学校、祭祀五门。每门之中又各立若干子目。其名曰“根黄”者,取黄钟为

  • 大戴礼解诂

    十三卷。清王聘珍(详见《仪礼学》)撰。是书首有阮元、汪廷珍、凌廷堪、汪廷儒四篇序文,其后为自叙。阮元序略言:“南城王君实斋,著《大戴礼解诂》十三卷,《目录》一卷,其言曰:‘大戴与小戴同受业于后仓,各取

  • 类经

    三十二卷。明张介宾(1563-1640)撰。张介宾字景岳,又字会卿,别号通一子,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少年时随父游历京师(今北京),求学读书,拜名医金英(金梦石)学医、尽得其传。壮年投笔从戎,遍历我国

  • 重修泗州志

    十一卷。清叶兰纂修。据叶兰序云:“旧志修于康熙戊辰,距今百余年。兰署泗州,方伯陈晴溪先生,下修志檄,丁未秋,遂开局夏邱书院,任校勘者十有四,任采访者六十有二,兰不揣固陋,公余纂辑,五阅月告竣,其间旧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