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卷。清赵培桂撰。培桂字月亭,汉南(今湖北宜城)人。咸丰初出知武安县事,后补汝州州同,不久调陈留。公务之余,潜心经学,专力著述。该书前有同治六年(1867)作者自序,知书始作于咸丰五年(1855),
五卷。清林其茂(生卒年不详)编辑。其茂字培根,侯官(今福建)人。乾隆进士,知山阴县。著有《山阴集》、《归田遗草》等。此集为林其茂搜其家四世之诗合为此编。其中,林其茂曾祖父朴逸,字德子,顺治十七年(16
一卷。清朱日佩撰。日佩字石民,江苏嘉定人。道光四年(1824)岁贡。有传称其苦志穷经,兼通音律篆籀金石。是书首有周沐润序文,称精博过翟教授,为翟灏四书考异。书中如亲民引钱大昕说,谓宋儒改亲作新,是因康
一卷。《澹吟楼诗》二卷。清许诵珠撰,许诵珠,生卒年不详,字宝娟,自号悟江道人,浙江海宁人,江西督粮道许梿之季女,归安举人朱镜仁之妻。清代文学家。自幼通经史,工诗词,著作颇多,著有《雯窗瘦影词》一卷,《
一卷。清翁方纲(详见《诗附记》)撰。翁方纲是清代著名学者,著述很多。他认为,古代《春秋》经传各自独立成卷,自从杜预将传文分系于经文之下,以便读者,但对传文进行割裂分配,强传从经,使首尾隔绝,前后失去照
十卷。清代周宗濂撰。周宗濂字简庵,华亭(今属上海)人,官至潜山县教谕,著有《文献通考节贯》等书。此书是作者关于《易》、《书》、《诗》、《春秋》、《礼记》、《周礼》、《仪礼》等书的读书笔记。书后附有《曰
前集七十卷,后集上二十六卷,后集下六卷,别集十二卷,续集四十二卷。无著撰人名氏。据明代陈文烛序文也只称为宋人。也有的刊本题为宋谢枋得撰,可能为书贾所伪托。陈文烛序中说:此书原来没有传本。慈溪的袁炜做大
六卷。明黄周星(1611-1680)撰。黄周星,字景明,号景虞,别号九烟,湘潭(今属湖南)人。崇祯年间进士,官户部主事,著有《夏为堂别集》、《刍狗斋集》、《三字经》等书,多散佚。是集凡六卷。前有芥庵和
五卷。明杨慎(1488-1599)撰。杨慎生平著述见《奇字韵》。此书自序谓:“取《说文》所遗,汇萃成编。以古文籀书为主,若小篆则旧籍已著,予得而略。”然而其中所载古文籀书,实多略而未备。如首卷东韵“工
十五卷。清谢启昆撰。谢启昆(1737-1802),字蕴山,号苏潭,南康(今属江西省)人。乾隆二十六年(1761)进士。官至广西巡抚。启昆受学于翁方纲。翁氏视学广东时,曾搜访全省金石文字,编撰《粤东金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