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怀堂家礼订疑

怀堂家礼订疑

十卷。清周植撰。生卒年不详。植字商侯,号湘园,广东遂溪(今海南省雷州半岛北部)人。嘉庆丁丑(1817年)进士,出知江西吉水,权新淦兴国等掾,政绩显著。后来,因为违背大吏旨意,辞官回家,筑室命名为“怀堂”。又曾经主讲徐闻贵生书院。著有《五经注解》一卷和《四子书注解》五卷,但是,以上两书都没有刊刻。此书是其族裔所刻。其书择取《仪礼》、《戴记》及《朱子家礼》之可疑之处,略参意见,至于世俗所行有违背礼义之处,也作了订证。此书共分十卷。凡是礼之通共不可专属一礼者,录为《通礼》放在前面,其次则分别叙述冠、昏、丧、祭四礼。对《丧礼》的考证为最详,占全书十分之六。每一礼又分若干子目,纲目清楚。首先引用诸书,其次加上按语,综博精深,并非浅尝轻试者可与之相比。例如,《通礼》生日为寿,植认为儿周试晬,是父母为子所设,儿未长成事在父母,用以记住自己生育之艰,子壮亲老则生日馔食,子报答父母劳苦之德。此礼之所许,其说与颜之推、真德秀、唐太宗、明太宗所言之义初无二致。九拜之说,先儒曾经对其做过论述,然而,见于经传者只有稽首顿首,周植怀疑为《周礼》之文之非,其驳议古籍本来不能视作定论,然而,如果真有其礼,那么,《易》、《书》、《诗》及汉人记礼之书历朝所行之礼不可能不对其加以考证,也未尝不可供谈礼者之研究。全书有很多发明之处。可见,周植对此做过精深钻研,因而才能为古人拾遗补阙。又昔人对于《朱子家礼》之真假,聚讼不一,黄干、黄莹、陈淳和杨复,或为朱子婿,或为其门人,俱有言谈及《家礼》一书,而武林应扐谦作《家礼辨》,则引用《家礼》后序,认为非文公所编,并且认为文公集有与门人谈及《家礼》,为门人编入以为张本,邱浚复对其进行反驳,周植则认为扐谦所疑也有可取之处,因为其中制度仪节与礼不尽相合,而且与朱子行迳相违背,其言衰与朱子所行相异,言祔与朱子与学者书相异,这都是作伪的有力明证。植云或为他手阑入者,即为此。如是邱浚认为其书全为朱子所订,固有可疑之处,而祔谦以为非文公所编,也并非事实,大概纯驳有间,植言正确。此书有民国间铅印本。

猜你喜欢

  • 博罗县志

    十四卷。清陈裔虞纂修。陈裔虞,陕西蒲城人,乾隆二十七年八月任县令。明宣德间韩晞纂县志,久已不传。崇祯三年(1630)韩日缵手辑成书,县始有志。康熙间县令陶敬续修。陈裔虞任博罗知县,适逢修郡志,令所属预

  • 平远山房法帖

    六卷。清李廷敬辑。此帖主要收宋、元、明人墨迹。宋苏、黄、米、蔡之书皆有,惟黄山谷《为巽上人作小疏》十余行为真迹。蔡襄第二札临仿尚有规模,其余则无一真迹。赵孟頫书只有《天冠山玄州十咏》稍近似,其它亦无一

  • 香国

    三卷。明毛晋(详见《毛诗陆疏广要》)撰。《香国》一书,主要记载各类香事。有的香品,著其产地,有的不记。书中文字大多沿袭旧词,并且庞杂、割裂,文意混乱,错误百出。如狄香一条,书中载:“洒扫清枕席,鞮芬以

  • 宏碧缘

    见《绿牡丹》。

  • 毛诗陆疏广要

    二卷。三国吴陆机(261-303)撰。陆机字士衡,华亭(今上海松江)人,少有才名,文章冠世,曾任吴国牙门将。太康末入洛阳,与弟云以文才倾动一时,世称“二陆”。著有《辨之论》、《吊魏武帝文》、《文赋》等

  • 闽学志略

    十七卷。清李清馥(详见《闽中理学渊源考》)撰。记述自唐至明福建学者事迹。大旨以朱熹为宗,凡朱熹一派门人皆收录,朱熹以前自唐欧阳詹以下人物列为前编,体例仿汤斌《洛学编》。人各有传,介绍其生平事迹。闽学作

  • 严氏济生方

    见《济生方》。

  • 礼记隐义

    一卷。梁何胤(详见《注周易》条)撰。清马国翰辑。胤有《毛诗隐义》已著录。《梁书本传》载录,其称“隐义者”,谓“于卷背书之也”。马《序》以此书《隋志》不载;《唐志》有《礼记隐》二十六卷,不著撰人名氏;《

  • 五译合璧集要

    二卷。不著撰人。《五译合璧集要》一书,著称于清朝通志六书略馆臣按语中。“五译合璧”指用五种文字即梵文、西番、满、蒙、汉字译一种文体,汇集竺乾译语,以类相从。此书分上下两卷。上卷有三十五门,辑四百三十二

  • 剑侠传

    二卷。旧本题为唐人撰,不著撰人名氏。其书凡三十三篇,皆古今剑侠之事,其采自《太平广记》第一百九十三卷至一百九十六卷豪侠一门者,计十九篇,皆唐代事,内只扶馀国主篇,亦可属隋。所不采者,如老人化猿篇为越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