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张氏医通

张氏医通

十六卷。清张璐(1617-1699)撰。张璐字路玉,晚号石顽老人,长州(江苏苏州)人。早年习儒,明末战乱时期,曾隐居于洞庭山中十余载,专心钻研医术,后业医六十余年。与喻昌、吴谦齐名,被称为我国清初三大医家之一。张氏著述颇多,有《千金方衍义》、《伤寒缵论》、《伤寒绪论》、《伤寒兼证析义》、《本经逢原》、《诊家三味》、《伤寒大成》、《张氏医书七种》等书。学术上张氏对于伤寒的研究颇有成就。基本上接受喻昌、方有执的错简重订之说。从事《伤寒论》的研究三十余年,推崇喻昌的《尚论篇》、方有执的《伤寒论条辨》,是错简重订的重要医家。张氏认为伤寒与杂病是两类病,各有特点,治疗方法上可以互通。同时还认为伤寒与寒疫应当加以区分,不能混淆,而伤寒病是交霜降节气之后感受寒邪为病,而于春、夏、秋三时感受非时之暴寒,不能称之为伤寒病,此属寒疫之病,亦可称之为感冒。伤寒则是因寒水之季感受寒邪,故称之为伤寒,其它季节之病,是感受非时之寒气,故称之为寒疫,但非传染性疫症。伤寒之病,应抓住“阴阳传中”四个字,这是伤寒之纲要。伤寒六经在三阳刚有经府之别,邪入三阴,传经属热,三阴寒证无传经之变。张氏于杂病治疗中,其论血证,自成系统,颇有见地。因其受温补学派思想影响,治疗血证,不仅不避讳温热之品,而且反对过用寒凉,重视辨证,擅长温补。治痢强调病机在于肠道传化失职;治当重视脾胃运化,治疗尤当辨别寒热,用药重视寒气滞型,主张温里气机。这些充分体现了张氏对杂病治疗重视温补的思想。此书成于康熙三十四年(1695)。为张氏有感于历代诸家学说各异,互相辨诘,恒不能一,于是依照王肯堂的《证治准绳》体例,汇集古人方论,时贤名言,附以个人治案,编撰而成。是张氏杂病证治的经验总结。主要论述内、外、妇、儿、五官各科疾病证治。卷一至卷十二为中风门、婴儿门等,共十六门,每门之下又各分子目。卷十三至卷十六为祖方等,共九十四门,不另立子目。凡列每病先列《内经》、《金匮》之论,次引诸家学说,方药主治多依薛己《医案》、《景岳全书》,又间附个人经验。凡自古相传之说稍有晦滞者,即削而不录,其辞气不倡,辞意不达者,皆予以润色发挥,阐述其意。此书后附治例,采集历代著述六十余家,参考医籍百余种,博而能约,并能联系临床实际,颇具参考价值。所引诸家有孙思邈、李东垣、朱丹溪、赵献可、薛己、张介宾、喻昌等,具有一定代表性。其医学思想,似与薛己、张介宾等相近。书中还阐发了“阳非有余,真阴不足”的经验。理论与实际联系十分密切,选方实用,颇为读者欢迎,流传较广。有《张氏医书七种》本。

猜你喜欢

  • 莫如楼诗选合刻

    六卷。清蒋湘培(约1809前后在世)等撰。蒋湘培,字笃因,湖南湘乡人。乾隆五十九年(1794)举人。此书为蒋湘培与其弟湘墉、湘城、湘垣合撰。湘墉,字之翰,号崇如,乾隆五十七年(1792)解元。湘城,字

  • 留书别集

    二卷。明章世纯(生卒年不详)撰。章世纯字大力,临川(今属江西)人。学识渊博,举天启乡试,任柳州知府。著有《章柳州集》、《治平要略》、《四书留书》、《已未留》等书。此书分为《内集》一卷,凡四十三篇,每篇

  • 猗觉寮杂记

    二卷。北宋末南宋初朱翌(生卒年不详)撰。朱翌字新仲,自号灊山居士,晚年又自号省事老人,舒州(今安徽潜山)人。政和间以太学生登进士第,为溧水簿。高宗南渡后,官秘书监中书舍人,与修徽宗实录。秦桧逐赵鼎,以

  • 道德真经玄德纂疏

    二十卷。唐末强思齐(生卒年不详)撰。强思齐,字默越,濛阳(今属四川彭县)人。他自幼即探讨玄关秘要,深得妙旨。前蜀王建赐号玄德大师。所撰《玄德纂疏》约成书于前蜀乾德二年(920),卷首有杜光庭序文一篇。

  • 驳箴膏肓评

    不分卷。章炳麟(详见《春秋左传读叙录》)撰。该书是为反驳清代今文学家刘逢禄《箴膏肓评》而作。该书按《春秋》十二公顺序,每公若干条,每条下面先摘录何休《左氏膏肓》,然后摘录郑玄《箴膏肓》,接着摘录刘逢禄

  • 庄子集解

    八卷。清王先谦(详见《尚书孔传参正》)撰。清人注解《庄子》者,有的博采众说以详解,有的不尽依旧注而附己见。集众者难免繁冗,附己意者有违原旨。王先谦作《庄子集解》,熟悉旧注,参合诸说,互推短长,择其善解

  • 读左管窥

    二卷。清赵青藜(1700——1780)撰。青藜字然乙,号星阁,泾县(今属安徽省)人。乾隆丙辰(1736)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历官山西道监察御史。著作除《读左管窥》外,还有《星阁史论》、《星阁正论》

  • 周叔夜集

    十一卷。明周思兼(约1561前后在世)撰。周思兼生平详见《道学记言》条。是集为周思兼诗文选集。乃王世祯所选编。凡十一卷。前有王士祯撰《贞靖周先生传》,未有万历十年(1582)冯大受后序及方应选诸人跋。

  • 三华集

    ① 十八卷。明钱子正、钱子义、钱仲益合刻。钱子正、钱子义兄弟无锡(今江苏无锡市)人,皆工诗,子正有《绿苔轩集》六卷;子义有《种菊庵集》四卷。钱仲益是子正之从子,名永升,以字行。有《锦树集》八卷。三人之

  • 道德经说奥

    二卷。明朱孟尝(生平事迹均不详)撰。朱孟尝,真名不详,孟尝是其字号。历史上为《道德经》作注又隐其名者有多家,朱孟尝作《道德经说奥》也隐其名。据《四库提要》载录,此书旧本题朱孟尝撰。称其附刻朱翊钺《广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