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张文定公文选

张文定公文选

三十九卷。明张邦奇(1484-1544)撰。邦奇,字常甫,号甬川,别号兀涯。鄞县(浙江宁波)人。十五岁作《易解》及《释国语》。弘治十八年(1505)进士,改庶吉士,授检讨。邦奇性孝友,其母年已九十余岁,但他转任南北依然携带老母以奉养。正德中,宦官刘瑾肆虐,邦奇曾作《张骞乘槎赋》予以讽刺。其提学湖广副使,在任三、四年。他教育诸生,在学问上以孔子、颜渊为老师;在道德上向曾子、闵子骞学习;但是,作文章却不可学杨雄、王褒。嘉靖初,提学四川,以亲老乞归。后又提学福建。累官至礼部尚书,后改南京吏部,复改兵部,参赞机务。嘉靖二十三年(1544)卒,年六十一岁。谥文定。过庭训《分省人物考》谓其所学根抵于道,文词典则朴茂,虽旁累百家,钩引玄汇,而卒止于道。其文议论风发。其奏疏,直辞说论,可以想见其立朝之风采。邦奇著作较多。《千顷堂书目》收邦奇《观光楼》、《纡玉楼》、《四友亭》等八种著作,而文选作四十八卷,疑为后人有增辑。《张文定公文选》为诗文别集。卷一至卷五为应制诗文及奏疏,卷六为颂、赋,卷七至卷十五为诗,卷十六至卷三十二为文,卷三十三至卷三十九为释经。集前有嘉靖二十八年(1549)许谷序,嘉靖二十九年邹守益序。该集为张时彻所选编。据史传载:时彻为张邦奇族文,但少于邦奇二十岁,受业于邦奇。故邹守益序谓:“东沙子以诸文评骘其宦业学行以传,选其文三十有九卷刻之,用垂耒祀”。有明嘉靖刊本。

猜你喜欢

  • 朔平府志

    十二卷。清刘士铭修,王霭纂。刘士铭,河北宛平县(今北京丰台区)人,康熙四十四年(1705)举人,初授山西闻喜县知县,后升任大同府同知,雍正三年(1725)特授朔平府知府。王霭,平阳翼城人,进士出身,雍

  • 春秋识小

    八卷。清庄有可(详见《周官指掌》)撰。有可家传《春秋》今文经学,著作很多。《春秋识小》一书站在今文经学家的立场上研究《春秋》,注意对微言大义的阐发。作者认为“《春秋》一字有一字之义,一句有一句之义,以

  • 仙居丛书第一集

    十二种,七十一卷。民国李镜渠编。李镜渠字秋禅,浙江仙居人。仙居地属台州,前人所编如《台州丛书》、《台州丛书续编》等丛书所收仙居人著述仅三种,李镜渠于是出其兰雪草堂所藏乡贤遗著孤本,又下力搜寻,汇辑成此

  • 壮游编

    三卷。明王叔承撰。王叔承,初名光允,以字行,更字承父,晚更字子幻,自号昆仑山人,江苏吴江人。生卒年不详。《明史·文苑传》附载王稚登传中。王叔承早弃举子业,纵游齐、鲁、燕、赵,又入闽、入楚。其在邺下时,

  • 四书惜阴录

    二十一卷。清徐世沐撰。徐世沐详《周易惜阴录》条。此书前有胡渭生、赵天润、仇兆鳌序和一篇自记,后有陆陇其跋。据作者自记,此书乃诟病李中孚《反身录》之作,为的是南学、北学之争。书中宣扬朱子之学,而对陆王之

  • 春秋世族谱拾遗

    一卷。清成蓉镜(详见《周易释爻释》)撰。杜预《春秋释例》中有《世族谱》一篇,久佚;清初学者陈厚耀本于孔颖达《春秋正义》,旁及他书,勾稽排比,撰成《春秋世族谱》;后人对陈厚耀之书有所补充,蓉镜该书即是据

  • 化州志

    十卷。清杨祐修,林玉叶纂。杨祐,广西临桂人,举人,乾隆十一年(1746)任知州。旧志始于康熙九年(1670)县令吕兆璜,二十五年(1686)再修。六十年(1721),皇帝恩免正赋,秋季又丰收。因此知州

  • 畏斋集

    六卷。元程端礼(1271-1345)撰。端礼字敬叔,号畏斋。鄞县(今属浙江)人。以荐为建平教谕,迁台州路教授。《四库全书》本自《永乐大典》辑出,得诗文百余篇,编为六卷。诗二卷,文四卷。其学以朱子为宗,

  • 刘子诗

    二卷。明刘伯生撰。伯生,字性甫,号大鹤。湖北孝感人。生卒年不详。嘉靖四十四年(1565)进士。历官南吏部郎中,以多病投劾归田卒。著有《素有素言》二卷、《易履》五卷,与诗集二卷合称“刘子三书”。此编上卷

  • 石林词

    一卷。宋叶梦得(1077-1148)撰。叶梦得字少蕴,号“石林居士”,江苏苏州人。其生平详见《春秋传》(辞目)。是集今存词三十二调、一百零一首。绍兴十七年(1147)七月九日,关注在《石林词跋》中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