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广韵说

广韵说

一卷。清吴凌云撰。吴凌云(1753-1803)字得青,一字槎客,江苏嘉定(上海市嘉定县)人。嘉庆五年(1800年)贡生。曾与陈诗庭同校《说文解字》。后假馆钱大昕“孱守斋”,尽读所藏书,学益邃。所著《十三经考异》、《经说》、《小学说》、《广韵说》,海盐陈其干为之合刊为《吴氏遗著》。另著《说文形声会元》、《说文解》,未见传本。是书为吴氏注疏《广韵》之手稿,陈其干为之校理,收入《吴氏遗著》中。是本所用《广韵》与张士俊泽存堂本不同,乃顾亭林翻刻内府删注本。凌云据《说文》《玉篇》,正删注本之讹夺,多与张刻暗合。至其本原字书,推广发明者,亦多精当之论。盖凌云之学,于文字训诂致力甚深。音韵之学非其所长,故书中于音韵沿革言之甚少,其要在以字解经也。《吴氏遗著》有《广雅书局丛书·杂著》本。

猜你喜欢

  • 杜诗通

    十六卷。《本义》四卷。明张綖(约1528前后在世)撰。张綖,字世文。《千顷堂书目》作字世昌,疑传写误。高邮(今属江苏)人。正德八年(1513)举人,官至光州知州。著有《南湖诗集》、《诗余图谱》等。是编

  • 载花船

    四卷十六回。题“西泠狂生笔,素星道人评”,作者真实姓名无考。该书原全本著录为四卷十六回,现存残本或三卷十二回,或八回。成书于清初。拟话本小说集。三卷十二回本有三个故事,卷一和卷二是女人不守妇道、与人通

  • 群经识小

    八卷。清李惇(1734-1784)撰。李惇字成裕,一字孝臣,江苏高邮(今高邮县)人,经学家、历算学家。与同县王念孙、贾田祖一同力学。久困诸生,试图一举高中。学使谢墉对他颇为赏识。但在考试前夕,贾田祖卒

  • 金匮要略心典

    见《金匮心典》。

  • 南岳总胜集

    三卷。宋陈田夫撰。陈田夫,字耕叟,自署曰隆兴改元重九日九真洞老圃庵苍野子,人称阆中道人。《南岳总胜集》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重刊长沙叶氏《两环丛书》本,共三卷。上卷首峰峦灵迹,次岳祠,次历代帝王传

  • 曹月川先生遗书

    十种,十一卷。明曹端(1376-1434)撰。曹端字正夫,学者尊称月川先生,渑池(今属河南)人。永乐年间举人,曾任霍州学正。笃志性理,学宗朱熹,提出“理驭气”说,主张“事事都于心上做工夫”。尝云学者须

  • 春秋微旨

    三卷。唐陆淳(详见《春秋集传纂例》)撰。此书先列三传不同之文,参以啖助、赵匡之说而断其是非。《自序》云:“事或反经而志协乎道,亦虽近义而意实蕴奸,或本正而末邪,或始非而终是,介于疑似之间者,并委曲发明

  • 历代小史

    一百零六种,一百零六卷。明李栻编辑。李栻字子敬,一字孟敬,江西丰城人,生卒年不详。嘉靖四十四年(1565)进士,隆庆五年(1571)由肥县知县选河南道御史,万历元年(1573)为湖广巡按,后官至浙江按

  • 诸史琐言

    十六卷。清沈家本撰。沈家本(1840-1913),字子惇,号寄簃。浙江吴兴人,清光绪癸未进士,曾任知府,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起,历任刑部右侍郎,修订法律大臣并兼大理院正卿,法部右侍郎等职。宣统二

  • 庚辛唱合诗

    一卷。元缪思恭(约1352前后在世)等编。缪思恭字德谦,号菊坡。生卒年不详。吴县(今属江苏)人。至正间为嘉兴路同知。元末张士诚遣弟士德、士信来攻,思恭败之于杉青关。此编为思恭至正庚子(1360)、辛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