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常谈

常谈

一卷。南宋吴箕(生卒年不详)撰。吴箕字嗣之,新安(今属河南)人。乾道五年(1169)进士及第。授仁和县主簿,分教临川。历知当涂县,为赵汝愚所重,召主审察。寻以疾卒。《宋史》不为立传,其事迹仅见于《徽州志》。所著尚有《听词类稿》十二册,已久佚不传。是书大抵皆评论史事,而间及于考证。分条记事,现存一百多条。《徽州志》称吴箕在临川时,与陆九渊友善,常与之游,相互讲明义理,盖深有得于金溪之学。今以此书与陆九渊文集互勘,可见其旨趣往往与陆九渊相合,如陆九渊《经德堂记》论汉高祖为义帝讨项羽一事,谓新城三老深知天下大计;而箕亦谓新城老人独知而言之,汉有天下,遂定于此。又陆九渊语录论曹参相汉,谓其能师盖公,用黄老术,汉家之治,血脉在此;而吴箕亦谓曹参得安静之体,盖公清心之言,有以先入之。两人说法,几乎一模一样。吴箕虽然有取于陆九渊,但并非墨守不变者,如论汲黯一条,陆九渊集中称汲黯仗节守义,虽曰未学,必谓之学;而箕乃以谓汲黯之直谏,本于气质,非学而得,故昧于大道。两人之说有如方枘圆凿,无法相入。可见,箕之学术虽本陆九渊,而亦不为苟同,实为可取。书成之后,不知何时刻版。与吴箕同时代的尤袤,辑有《遂初堂书目》,已列有《常谈》之名,《宋史·艺文志》谓《常谈》一卷,说明当时即已珍重其书。后全书散佚。清人修《四库全书》时,从《永乐大典》各韵中抄出,荟萃一百多条,重新编辑成书,以广流传。今所传者还有《函海》、《丛书集成初编》等丛书本。

猜你喜欢

  • 孝经郑氏注

    一卷。汉郑玄注。清袁钧(生卒年不详)辑。袁钧,字秉国,一字陶轩,号西庐,浙江鄞县人。袁钧为乾隆拔贡,嘉庆初举孝廉方正。袁氏精于郑学,辑有《郑氏佚书》二十三种,著述有《四明文献征》、《近体乐府》。《孝经

  • 田融赵书

    一卷,附吴笃赵书。清汤球辑。《隋书·经籍志》载:“《赵书》十卷。注云:一曰《二石集》,记石勒事,伪燕太傅长史田融撰。”《新唐书·艺文志》称:“田融《赵石记》二十卷,又《二石记》二十卷。”《史通·正史篇

  • 四书集说

    不分卷。清李道南撰。李道南字静斋,江苏甘泉(今江苏扬州)人。官至刑部主事。是书系其家居时所纂,首有序谓“四子书之精微,尽发于朱子之大注、《或问》、《语类》。是本所集,上自程朱语录之微言,下逮元明诸儒之

  • 宗圣谱

    十四卷。明邹泉撰。泉字子静,常熟(今属江苏)人。生卒仕履均不详。该书是记述历代儒家学者行实的著作。体例上分八目,即孔圣谱、四配谱、十哲谱、郡贤谱、理学谱、经儒谱、史氏谱、著作谱。所谓谱,其目的乃在于理

  • 樊榭山房文集

    八卷。《诗集》十卷。《续集》十卷。清厉鹗(1692-1752)撰。厉鹗,字太鸿,号樊榭,浙江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康熙五十九年(1720)举人。厉鹗博学多才,生平著述颇富,尤精于诗学。著有《宋诗纪事》

  • 春秋异文笺

    十三卷。清赵坦(1765-1828)撰。赵坦字宽夫,一字石侣,浙江仁和(今浙江杭州)人。诸生,道光辛已(1821)举孝廉方正,奏给六品顶戴。研究汉经师之说,著有《周易郑注引义》、《石经考》、《宝甓斋文

  • 张泗州事辑

    一卷。清张穆(详见《顾亭林年谱》)撰。谱主张佩芳(1732-1793),字荪圃,号卜山,山西平定人。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进士,历任安徽歙县、合肥知县,寿州、泗州知州等官,著有《陆宣公翰苑集注》、

  • 周易述礼

    三卷。清黄巩撰。黄巩字子固,长沙人。此书为作者所著《五经述礼》中的一种。旨在阐天道,切人事,借《周易》而证实文王心事。其解释天地定位,以程颐朱熹之说为本,论爻位上下,卦德刚柔时则宗王弼之说。于术数之学

  • 许印林遗著

    一卷。清许瀚(生卒年不详)撰。许翰字印林,又字澜沧,山东日照人。道光举人,官峄县教谕。深于训诂,好金石文字,袭自珍称之为“北方学者第一”。其撰述甚多,但刊行者殊少。其考释款识之作,仅录于吴氏《捃古录》

  • 文选瀹注

    三十卷。明闵齐华编。闵齐华,浙江乌程(今吴县)人。生卒年不详。崇祯中以岁贡任沙河县知县。是书以六臣注本删削旧文,分系于各段之下。复采孙矿评语、列于上格。盖以批点制艺之法施之于古人著作。《四库全书总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