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屈辞洗髓

屈辞洗髓

五卷。清徐焕龙(生卒年不详)撰。徐焕龙,字友龙,宜兴(今江苏宜兴)人。康熙五年(1660)举人,屡试进士不第,于是淡漠仕途,埋头读书。五十岁后,闭门著述,著作有《屈辞洗髓》、《大易象解》、《诗经辨补》等。本书卷首冠以储欣《序》。正文五卷,只收屈原作品,依王逸《章句》旧次,但删“经”、“传”等字。卷一《离骚》,卷二《九歌》,卷三《天问》,卷四《九章》,卷五《远游》、《卜居》、《渔父》。认为《九歌》篇数应为九,故将《国殇》、《礼魂》附列《九歌》之后,不在九数之中。目录后为《屈辞简明音义》,乃其侄徐瑶补注,以屈辞诸篇顺序,各篇均摘出若干字词,加以注音;一篇中,字多者,独立成篇,字少者,跳格释音。注文以训诂为主,兼及大义。眉批较多,用以阐发文义、章法。篇末为总论,最后为其侄徐瑶的《跋》文。徐氏以王逸、朱熹二家之说为宗,“采二家之所长,补二家之所短”(储欣《序》),达到“字刻之,句析之,逐节详疏之,更会一篇之旨而融贯之。”(徐瑶《跋》)。此书特点:一、注重段意、篇旨、篇构的疏解。如将《离骚》全诗分为十四大段,说明段旨,清理作品线索、脉理,并加以总评。对《哀郢》内容、层次有较准确论述:“《哀郢》者,哀郢民之散亡,哀郢都之将覆,哀还郢之无期,非一端之哀而已也”,下分段点明哀民、哀国、哀己。全书各篇,大体如此注解。二、对文义体会较深入,诠释较详尽,不盲从王、朱之说。如解《离骚》“吾令羲和弥节兮,望崦嵫而勿迫”句,既不从王逸“冀及盛时遇贤君也”说,更不遵朱熹“羲和为尧时主时之官”解,而从作品实际出发,注谓怕“日暮斯难遍索矣”。颇切诗旨。三、对艺术手法加以恰当点评。如对《湘夫人》“嫋嫋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眉批云:“秋风加嫋嫋,非止状风,并湖波落叶中,有许多疑鬼疑神,而句朴情深,较蒹葭、白露更觉悲凉。”不失为点睛之笔。四,治学态度较严谨。对依据不足的问题,不强作论断。如注《大司命》,引二说,云:“故有两司命,未知果是。”此书也存在牵强、误解之病。如对充满道家神仙之说的《远游》,顺其神仙之说加以解释,实不足取。将《离骚》“夕归次于穷石”之“穷石”(地名)解为“穷石之山”。版本有康熙三十七年(1698)无闷堂刻本,上海图书馆、安徽博物馆藏。

猜你喜欢

  • 医宗己任编

    见《己任编》。

  • 予宁堂法书

    四卷。清陈奕禧(1648-1709)书,于准(生卒年不详)摹勒。陈奕禧,字六谦,又字子文,号香泉,晚号葑叟。浙江海宁人,贡生。诗歌、书法俱在当时享有盛名,著有《隐绿轩题跋》、《金石文录》等。于准,字子

  • 周易观象

    四册。清蒋绍宗撰。绍宗字湜庐,吉林长白县人,嘉庆举人,官至湖南石门、沪溪、浏阳等县知县。此书系其官湘潭时所著,不分卷数。书前有河图、洛书、小横图、大横图、先天图、圆方之图、后天图。分上下经、上下系、说

  • 西游证道书

    见《西游记》。

  • 说文古籀补补

    共十五卷,其中《附录》一卷。近代丁佛言(生卒年不详)撰。佛言黄县(今属山东)人。是书为增补吴大澂《说文古籀补》而作。依吴书的体例,取所见秦前文字为吴书所未及者、新出土诸器之字、旧器尚无考释之字,余所补

  • 汤文端公自订年谱

    又名《雪泥鸿爪》。一卷。清汤金钊(1772-1856)自撰。金钊字敦甫,浙江萧山人,嘉庆四年(1799年)进士,官至吏部尚书、署翰林院掌院学士。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因事降四级调用,补光禄寺少卿,

  • 孙辑虞翻周易注

    十卷。辑佚书,吴虞翻撰,清孙堂辑,载于《汉魏二十一家易注》中。虞翻字仲翔,三国吴会稽(今属浙江)人,孙权时官至骑都尉,其事见于《三国志》吴志本传中。其所作《易》注,《隋书·经籍志》及《唐书·经籍志》作

  • 新学汇编

    四卷。美国林乐知(详见《中国关系略论》)、英国李提摩太(详见《格致质学启蒙》)、美国李佳白(1857-1927)撰。上海蔡尔康编辑。李佳白,美国北长老会教士,1882年来华,在山东传教。甲午战争时任伦

  • 群经考略

    十五卷。姚永朴撰。此书是姚永朴为安徽高等学堂所编的课本。第一卷《通论》;第二至第三卷《周易》;第四至第五卷《尚书》;第六至第七卷《诗》;第八至第九卷《周礼》;第十卷《仪礼》;第十一至十二卷《礼记》;第

  • 禹贡锥指节要

    一卷。清汪献污撰。汪献污字彦石,江苏元和(今江苏省吴县)人。本书前有陈奂序,后有汪献污自记。汪献污在自记中说:“《锥指》采摭繁富,疏通证明,摘孔、蔡之谬,诸家之精,而卷帙繁重,僮幼未能遍观尽识。爰为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