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封神演义

封神演义

明许仲琳撰。许仲琳字不详,号钟山逸叟,南直隶应天府(今南京市)人,生卒年及生平事迹不详。关于作者,清梁章炬《浪迹续谈》(六)载:“林樾亭先生尝与余谈,《封神传》一书是前明一名宿所撰。”从本书的文笔及对于历史掌故的运用方式来看,此说也不无道理。现在通行的版本题许仲琳撰,是根据明万历舒载阳刊本(藏日本内阁文库),卷二题记:“钟山逸叟许仲琳编辑。”另外,《曲海总目提要》记明人陆西星作,可备一说。《封神演义》又名《封神传》,全书一百回,是在宋元讲史话本《武王伐纣平话》的基础上,博采民间神话传说,虚构演绎而成的一部长篇神魔小说。内容以纣王进香,题诗渎神,于是女娲命三妖惑纣助周为楔子,历叙纣王、妲己荒淫暴虐恶行,及姜子牙晚年知遇,西伯侯脱祸归周,武王起兵反商诸事,中心描写商周之战的曲折过程。其间神怪迭出,参有匡助。助周者为阐教,有道、释两家,助纣者有截教。双方各逞法术,互有死伤,截教终败。最后纣王自焚,武王克商,而以姜子牙祭坛封神,周武王分封列国告终。《封神演义》通过富于神话色彩的描写表现了商周的斗争。它以仁慈爱民的武王和他的丞相姜子牙为首的周,以暴虐无道的纣王为代表的商,构成了斗争的双方。作者把这写成一种正义的力量和非正义的力量之间的斗争,显示了鲜明的思想倾向。在历史上,商和周是两个不同的部族。《封神演义》却把他们写成了君臣的关系,并且强调武王伐纣的事业是“以臣伐君”,“以下伐上”,是“灭独夫”。书中宣传的“天下者,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的历史观是有其进步意义的。对哪咤剔骨还肉,黄飞虎反商归周等事件的描写,表现了强烈的反封建伦理思想,具有鲜明的叛逆色彩。在艺术手法上,《封神演义》也颇有特色。作者运用丰富的想象力,赋予各类人物以奇形怪状的容貌和特异的技能,如杨任的眼睛、雷震子的肉翅。哪吒的三头六臂,土行孙的土遁术、杨戬的七十二变化等,无不描写得引人入胜。在人物性格的刻划方面,如姜子牙的忠厚、懦弱,妲己的狡猾、残忍,闻仲的耿直愚忠,黄天化的暴躁如火等,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此外,它在展开情节、铺叙故事、抒写幻想等方面都有一定的艺术成就。但是《封神演义》糟粕较多,全书被所谓“成汤气数已尽,周室天命当兴”的天命观所笼罩,每个参加商周之争的人都不过是来“完天地之劫数,成气运之迁移”,阵亡以后都是“一道神灵进封神台去了。”模糊了正义与非正义的界限。此外,作者还一再宣扬“三教合一”和“女人是祸水”等封建观点。艺术上忽略了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因而大多数人物的性格不够突出。有的地方千篇一律,公式化,情节的发展上也有些漏洞。据传作者创作此书有“欲与《西游记》、《水浒传》鼎立而三”之意,实则难以与其匹敌。《封神演义》自明清以来,在我国民间流传很广,有许多地方戏的剧目、曲艺的唱本、说书的平话,皆取材于它。哪咤、姜子牙、妲己的故事也几乎家喻户晓,足见其影响之大。《封神演义》的版本较多,主要有明全阊舒载阳刊本;清复明本,别题《封神传》;蔚文堂复明刊本,别题《商周列国全传》;四雪草堂订正本;康熙四十三年序善成堂藏板本;乾隆四十七年茂选楼刊本等。1955年作家出版社排印本,以清初四雪堂刊本排印,用广百宋斋石印本、蔚文堂本、德聚堂本等校勘。1973年人民文学出版社本又据以重印。

猜你喜欢

  • 春秋讲义

    ① 二卷。清皮锡瑞(详见《尚书大传疏证》)撰。该书目的在于通经致用,因此取经传异同及汉唐以来学者的论辨,加以折衷,断以己意,不作艰深之论。在阐发《春秋》的微言大义之外,又取其中与时代情势相近及关系政教

  • 精华录训纂

    十卷。清王士祯(详见《古权录》)撰。此集周惠栋作注。共十卷,所录皆诗。王士祯晚年仿黄庭坚《精华录》之例,自定其诗为此本。周惠栋的祖父周惕是士祯门人,所以惠栋仿任渊史季温之例,为王士祯集作注。集中引证浩

  • 孟子赵注补正

    六卷。清宋翔凤(详见《论语郑注》)撰。是书补正赵岐《章句》,多所发明,其于“孟子见梁惠王”,谓游梁断在游齐前。赵说不可从。又“子贡曰,见其礼而知其政”节,谓《论语》言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此夫子自知

  • 史诠

    五卷。明程一枝撰。程一枝,字巢父,休宁人。是编专释《史记》字句,校考诸本,颇有发明。但其中参杂时人评语,似有些俗陋。其体例亦有过于胶固,皆不可据为定论。

  • 考声

    五卷。唐张戬撰,近人龙璋辑。《考声》即《考声切韵》,此书不见于新旧《唐志》,历来公私书目亦未见著录,明修《永乐大典》,于每韵每字之音,胪列见存小学之书略无遗漏,亦未载此书,则其书亡佚已久。惟《慧琳音义

  • 国朝耆献类征初编

    七百二十卷。贤媛类征初编十二卷。清李桓(生卒年不详?)撰。桓字黼堂,湖南湘阴人,官至江西布政史。该书专辑天命元年(1616年)至道光三十年(1850年)八朝史传及私家记述。书中首列钦定宗室王公功绩表传

  • 西洋朝贡典录

    三卷。黄省曾撰。黄省曾(1490-1540),字勉之,号五岳。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嘉靖十年(1531)举人。成书于正德十五年(1520)。主要根据《星槎胜览》、《瀛涯胜览》,及《针位》三部书编辑而成

  • 鳌峰集

    二十八卷。明徐(1570-1642)撰。徐,字惟起,一字兴公,号鳌峰居士,闽县(今福建闽候)人,生平事迹不详。该集于明代天启年间刻印,序后附寿序三篇,全集均为诗,分体编辑,比黄氏《千顷堂书目》“明史艺

  • 周易证籤

    上经两卷、下经两卷。清茹敦和撰。此书以六十四卦证六十四卦,以甲证乙,以丙证丁。籤者即《说文》籤验也,一说锐、贯也,概有锐利而贯穿之义。此书不章解句释,亦不穷究卦象,而只言易理,以补《周易二闾记》之不足

  • 岳阳纪胜汇编

    四卷。明梅淳(约1586前后在世)编。梅淳,安徽当涂人,隆庆五年(1571)进士。本书成书前,元释天镜曾辑录岳阳楼石刻诸诗,其本久佚;嘉靖间,有取岳阳题咏与洞庭分为二集者,芜杂无次。梅淳因合洞庭君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