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学礼管释

学礼管释

十八卷。清夏炘(?-1870)撰。夏炘,字心伯,安徽当涂县(今安徽当涂)人。为婺源教谕十八年,刊发《小学近思录》,示学者入德之门;咸丰初年倡办团练;左宗棠督办浙江军务,延入幕,后擢升颖州府教授;其为学兼综汉、宋,长于《诗》、《礼》,著有此书及《檀弓辨诬》,《述朱质疑》、《三纲述服述义》等。此书卷一自“《大戴礼》天子拟焉”至“释妇人称字”,卷二自“释禘一”至“释牲体左右胖升载分合下”,卷三为“释沟洫井田异制”,卷四自“释三公”至“释大祝九祭”,卷五自“释丧服义例”至“释冬夏致日春秋祭月”,卷九自“释礼玉祀玉”至“释燕礼大射仪主人”,卷十自“释君服”至“释鸾和”,卷十一自“释社稷同坛”至“释九族”,卷十二自“释周礼时月”至“释三代皆授田百亩”,卷十三自“释祭有不立尸者”至“释庙主制度”,卷十四自“释别不为祖”至“释斋”,卷十五自“释衰”至“释三大祭之乐缺商”,卷十七自“释三年之丧”至“释小功章君子,子为庶母慈己者”,卷十八为“释乡饮酒义”。按此书引证颇多,发明也多,但既不按三礼及《大戴记》分编,又不按吉、凶、军、宾、嘉依类排列,实近于读书笔记。清《国史·儒林传》称夏炘于义理训诂名物制度《说文》小学,皆能博考精研,涂造自得。详察是书,似于天文历法乐律舆地也有研究,如释日至之景尺,有“五寸谓之地中”等三则,释五物三大祭之乐等,释五岳三江等,皆可为证,又如于释禘谓非祭天,举二十五证,可称博洽,丧服辨析其制,更为精微。是书既推扬郑君,然所注亦非采一家,兼综汉宋,于斯可见。末卷之释乡饮酒义,尤堪称其得意之作,以为孝悌立,则王道易行,有通经致用之意,非仅以讲驳难,工训诂为能事,此为治经家所宜注意者也。此书有《皇清经解续编》本。

猜你喜欢

  • 檗坞诗存

    十二卷。《和陶诗》一卷。王以慜(约1892年前后在世)撰。以慜,湖南武陵人,字梦湘,又号古伤。光绪二十六年(1900)进士。累官至江西知府,卒于民初,生年不详。王氏早岁客齐鲁,多缘情绮丽之作,中年以后

  • 渼陂集

    十六卷。《续集》三卷。明王九思(1468-1551)撰。王九思,字敬夫,号渼陂,酃县(今陕西户县)人。明弘治九年(1496)进士,授检讨,因依附刘瑾而官至吏部郎中。瑾败,降为寿州同知,后勒其致仕。著有

  • 御览经史讲义

    三十一卷。清爱新觉罗·弘历(详见《钦定诗义折中》)敕编。乾隆二年(1737),弘历特诏翰林詹事六科十三道诸臣轮奏讲义。或标举经文,下列先儒义疏,阐明其理蕴;或节取史事,下列先儒评语,辨析其得失。大略如

  • 曝书亭词拾遗

    三卷。附《志异》一卷。清朱彝尊(1629-1709)撰,清翁之润辑录。彝尊字锡鬯,号竹垞,晚号小长庐钓鱼师,秀水(今浙江嘉兴)人。清初学者,词人。康熙时举博学鸿词科,授检讨,预修《明史》。著有《曝书亭

  • 金陵纪事

    一卷。明末不著撰人名氏。《金陵纪事》记南明弘光朝政之事,叙述马士英、阮大铖及东林、阉党、领兵镇将之间矛盾纷争,诸臣持异议,排异己,门户之祸,侵入疆场,弘光小王朝以党事始,以党事终,如漏舟大海,倾刻覆没

  • 自怡集

    一卷。明刘琏撰。刘琏,字孟藻,浙江青田人,生卒年不详。诚意伯刘基长子。洪武十年(1377)为考功监丞,兼试监察御史。后出为江西布政司右参政,为胡惟庸所胁,坠井死,年仅32岁。事迹附见《明史》刘基传。此

  • 全五代诗

    一百卷。清李调元(1734-1803)纂辑。李调元字羹堂,又字赞庵、鹤洲,号雨村、童山蠢翁,绵州罗江(今四川省德阳县)人。清朝戏曲理论家和文学家。乾隆进士。有《雨村曲话》、《童山全集》、《粤风》。此书

  • 识字略

    三卷。清宋宗元撰。宗元字悫庭,元和(今江苏吴县)人。分十部隶字,凡一字数音者,皆就其读音之异而诠释其义。宗元此书盖在辨正文字之音义,书中所辑之字,以兼韵字为主,随韵注明某字某韵某义,并引经史注释为证。

  • 鲁诗故

    三卷。清代马国翰辑。据《汉书·艺文志》记载,有《鲁诗故》二十五卷,《鲁诗说》二十八卷。魏晋改朝换代屡经兵火,鲁诗大概在晋室南迁江东时即已失传。清代学者根据司马迁曾师从孔安国,认为司马迁所学即是鲁诗,但

  • 五经讲宗

    五卷。明颜茂猷(生卒年不详)撰。茂猷字光衷,福建漳州人。崇祯七年进士,特旨五部会元,礼部主事。作品有《六经纂要》、《五经讲宗》、《迪吉录》等。此书讲述《五经》宗旨,乃作者自抒心得。但是讲《易》之卦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