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卷。郭京撰。郭京,唐末叶人,生平事迹及生卒年均不详。该书《新唐书·艺文志》、《旧唐书·经籍志》皆不载,《宋史·艺文志》著录为三卷。故《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疑其为宋人伪托之作。《崇文总目》称郭京为唐苏州
五卷。明傅振商撰。傅振商字君雨,汝阳(今属河南)人,生卒年不详。万历三十五年(1607)进士,官至南京兵部尚书。杜诗分类始于王洙千家注。傅振商此编,则又因千家注本小为更定而成。《四库全书总目》列为存目
①一卷。清李调元(1734-1820)辑。调元字羹堂,号雨村,绵州(今四川绵阳)人。乾隆进士,官至直隶通水道。调元博学多文,藏书极富,凡经史百家,稗官杂说,都有撰述。又辑刊《函海》,至数百种。此书一卷
四卷。宋林希逸(详见《考工记解》)撰。《老子口义》又称《道德真经口义》。此书成于景定辛酉年(1261)。焦竑《国史志》著录林希逸《老子口义》四卷,即上两卷为《道经》,下两卷为《德经》。《述古堂书目》著
二十四卷。清王顼龄(1642-1725)等奉敕撰。项龄字颛士,号瑁湖,晚号松乔老人。康熙进士,官至武英殿大学士、太子太傅。初以文学进,游历诸卿,谙练典故。卒,谥文恭。著述除《书经传说汇纂》之外,尚有《
十九卷。清刘绍攽撰。刘绍攽,三原人。此书大旨以程传为宗,与《本义》有很大不同,与邵子先天之说也不尽相同。有所独见。唯独对汉儒旧训掊击过当,颇近于颠倒错乱。其议论纵横,也是大抵随文生义,所以往往自相矛盾
包括《音论》三卷、《诗本音》十卷、《易音》三卷、《唐韵正》二十卷、《古音表》二卷。清顾炎武撰。顾氏生平见“日知录”。《音学五书》是清代研究古音的一部重要的开创性的著作。其中《音论》是综述音韵学源流的著
四卷。清朱缃(1670-1707)、朱绛、朱纲合撰。朱氏三兄弟为山东历城人。朱缃字子青,号橡村,康熙时补主事。与其弟纲学诗于王士祯,有《橡村集》。朱绛字子桓,由贡生官至广东布政使,生卒年不详。朱纲字子
二卷。唐释慧苑撰。是书《开元录》卷九著录,云:“慧苑京兆人,华严藏法师上首门人。勤学无惰,内外兼通,华严一宗,尤所精达。以新译之经,未有音义,披读之者,取决无从,遂博览字书,撰成二卷,俾读之者,不远求
八卷。清王先谦(详见《尚书孔传参正》)撰。清人注解《庄子》者,有的博采众说以详解,有的不尽依旧注而附己见。集众者难免繁冗,附己意者有违原旨。王先谦作《庄子集解》,熟悉旧注,参合诸说,互推短长,择其善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