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孝经钩命决

孝经钩命决

① 一卷。题云缺名。是书凡十条,其中“中国多孝则风雨时”一条,“孝旨如醴泉”一条,“作礼制乐,孝以事天,则景星见也”一条,“流深者其水不测,孝至者其敬无穷”一条,“正朝夕者视北辰,正性情者视孝子”一条,“不时谓之败岁,不孝谓之戮民”一条,《群书征引》未载。“三皇步,五帝骤;三皇驰,五霸骛。或称帝王,接上称天子,明以爵事天;接下称帝王,明以号令臣下”一条,其“或称帝王”以下《群书征引》也未载。“父之所生,其子长之;父之所长,其子养之;父之所养,其子成之。其子皆奉承而续行之,不敢不致如父之意”一条与董仲舒《春秋繁露》第三十八篇文字完全相同。不知是仲舒引纬文,还是纬文误入。“春政不失,五谷蘖;夏政不失,甘雨时;季夏政不失,地无荒;秋政不失,人民昌;冬政不失,少疾丧;五政不失,百谷稚熟,日月光明”一条并见《尚书考灵曜》,当为误入。该书版本为《说郛》本。② 一卷。明孙珏(详见《孝经援神契》)编辑。孙珏认为,纬书言命者,数《元包》最好;以钩言者数《春秋》之文燿钩与《河图》之稽燿钩。是书所辑不注明出处,多混杂伪脱。如“孔子海口”八字,孙珏已收入《孝经援神契》,又重收于此。“水性则信”九字见于《王制疏》,只作孝经纬,孙珏也收于此。《王制疏》所引作“土性则智,水性则信”,孙珏妄为互易,实在有失古训。“东夷之乐”条,见于《周礼·春官》鞮氏疏,作“持矛持弓持钺持盾”,孙珏则作“持矛持羽持戟持干”,不知何据。是书语驳而不切,与其所辑《孝经援神契》无异。该书版本为《古微书》本。③ 一卷。清黄奭(详见《孝经》)编辑。是书本于赵在翰所辑,而以《古微书》以及清河郡本校之。与《古微书》同引者,共三十三条,其中文字有异者十条。与清河郡本同引者,共十五条,其中文字有异者八条。“或称帝王”二十五字,清河郡本接于“三皇步,五帝骤;三王驰,五霸骛”之下,连为一条,并于此条下宋均注增“多步者行犹缓,骤则行之速。驰者则如奔,骛者则如飞。行缓则久,行速犹常,如奔则疾,如飞则一止而已。故霸不如王,王不如帝,帝不如皇矣”,凡五十三字。“情生于阴”条下,清河郡本增宋均注“阳气主于流进,故仁;阴气主于积聚,故贪也”二十字。赵本引《续汉书》注“天失仁”,“天”下注疑有缺字,而清河郡本直接作“天子”,较赵本为善。黄奭仍沿袭。另补二十九条,附于其后,仍用赵在翰考证而删其名。该书版本为《汉学堂丛书》本。④ 一卷。清赵在翰(详见《孝经纬》)编辑。所辑凡七十八条。其中第一条“圣人不空生,必有所制,以显天心。其为木铎,则天下法”中,“圣人”二句,《诗闷宫正义》引入援神契。第十四条“仲尼海口,言若含海泽也”,《艺文类聚》人事部引“孔子海口含海”入援神契。在翰于条下,均注明出处。其他书互引有同异者,也详加说明。“郊祀后稷”条,援杨应阶说,认为《礼》“王后蚕于北郊”,无“北郊祭地”之文。此云“祭地北郊就阴位”,证以《汉志》引《逸礼》云“祭地于泰,折在北郊就阴位也”,可据以补《礼》文之缺。是书引《古微书》数处,只有“钩象星也”四字,《古微书》讹作正文,在翰订为注。该书版本为嘉庆刊《七纬》本。⑤ 一卷。清马国翰(详见《孝经雌雄图》)编辑。题魏宋均注。是书以《古微书》为底本,开卷引“贲居子云”,作解题,可谓望文生义,不足为据。所采诸条,均注明出处,间或对《古微书》所遗有所补充。对《古微书》漏引、误收,国翰据《后汉书》天文志注、《周礼》贾疏、《北堂书钞》以及《广弘明集》或补引,或移正,或订正。又补入《北堂书抄》一条,《御览》三条,《周礼·春官》郑注一条,《周礼》贾疏一条,《礼记正义》三条,《文选》注十一条,《路史》注一条,《仪礼疏》一条,《后汉书》注六条,《诗正义》一条,《占经》四条,《礼记》郑注一条。另据《唐书·儒学传》“后稷为天地主,文王为五帝宗”二句,校《礼记正义》无二“之”字,为他辑本所未及。该书版本为玉函山房刊本。⑥ 一卷。清乔松年编辑。所辑凡七十二条,条下各注出处,兼及他书互引之异同,间或有考证。《周礼·大司乐》郑注,引“祭天子南郊就阳位”只云孝经说,而《周礼·地官牧人》疏,引“祭地于北郊就阴位”,两文成对,因收入此卷,又引《说郛》“作礼制乐,孝以事天,则景星见”条,谓“作礼制乐”当为“制礼作乐”。又《春秋左传》杜佑疏,引“《春秋》二尺四寸书之,《学经》一尺二寸书之”,而《通典·封禅门》引“六经册长尺四寸,《孝经》册长足二寸”,疑杜佑所说系括此意为之,另外别无出处。是书引《说郛》“三皇步,五帝趋;三王驰,五霸鹜”一条,其中“趋”字《御览》及旧本《说郛》均作“骤”字。是书亦引《渊鉴类函》一条。该书版本为纬捃本。

猜你喜欢

  • 三巴掌禅师语录

    一卷。明代释三巴掌(生卒年不详)撰。三巴掌,俗姓李,自号三巴掌,赵州柏乡(今属河北省)人。三巴掌自幼聪明,好学不辍。初闻佛号,自觉归佛愿往。少年出家后,钻研佛法尤勤,昼思夜往,颇就疑难求师闻道、自闭独

  • 汪尧峰年谱

    一卷。清赵经达辑。经达字尊三,晚清江苏昆山人。谱主汪琬(1624-1691),字苕文,号纯庵,江苏长州(今吴县)人。顺治十二年(1655年)进士,曾任刑部郎中、户部主事等职,康熙时举博学鸿词,授编修,

  • 周易是正

    不分卷。清罗烈撰。罗烈字芰孙,益阳人。此书沿用其伯祖罗敦仁《尚书是正》之体例,对周易有关问题进行辨正。第一为正卦序,目的是为解释卦义提供一可信的方法。第二为正参伍错综,使人们知道正卦序卦的出处。其根据

  • 少子

    一卷。南齐张融(生卒年不详)撰,清马国翰辑。张融,字思光,吴郡(今属江苏省苏州市)人,官至司徒右长史。据《南齐书·张融传》记载,张融玄义无师法,而神解过人,白黑谈论,鲜能抗据。张融有文集数十卷行于世,

  • 真腊风土记

    一卷。元周达观撰。达观,自号草庭逸民,温州永嘉(今属浙江)人。成宗元贞元年(1295),达观随元使臣赴真腊(今柬埔寨),大德元年(1297)回国。此书即他依据在真腊的亲身见闻写成。前有总叙,记载他随同

  • 宫词

    树头树底觅残红,一片西飞一片东。自是桃花贪结子,错教人恨五更风。

  • 明清名人尺牍

    十卷。清冯瑜选刻梁同书所藏尺牍。冯瑜字鸣和,所刻《摹义堂法帖》与《瓯香馆帖》已著录。此刻收明人尺牍四卷,计三十五家,清代六卷,六十二家。此帖于嘉庆二十年(1815)刻成。梁同书作题语,大意是,他所藏明

  • 佩兰室诗集

    一卷。清杭佩兰撰。杭佩兰,生平不详,江苏江都人,刘伯和之妻。清末诗人。此书有宣统元年(1909)排印本。书前有杭积昌、解崇辉所作的序言,书后有王鉴所作的跋语。共收六十五首诗,书末附其夫刘伯和《莱州攀辕

  • 文翰类选大成

    一百六十三卷。明李伯玙、冯原同编。李伯玙,上海人,生卒年不详。官淮王府长史;冯原,慈溪人,生卒年不详。官淮王府纪善。是书系编者奉淮王之命而作。前有淮王序,自称西江颐仙。据《明史》载,仁宗子淮靖王瞻墺以

  • 七书讲义

    四十二卷。宋施子美撰。施子美,生卒年、仕履皆不详。据江伯虎《施氏七书讲义序》,宋三山(今福建福州)人。“年少而升右庠,不数载而取高第,为孙、吴之学者多宗师之”。施氏于《讲义》之中,发挥自己的见解,又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