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孝经述注

孝经述注

① 一卷。明项撰。,浙江临海人。生卒年不详。洪武年间(1368-1398)为按察司佥事。(据《江西志》)该书用古文《孝经》本。其诠释之文不务为深奥之论,而是循文衍义,按章标目,词意颇为简明,可谓经家不支不蔓者。该书《明史·艺文志》未录,朱彝尊《经义考》亦未载,只有《永乐大典》仅存此本。然而编次佚脱,已成残本。其中第七章注文入第六章经文下,致使第六章无注,第七章无经。《四库全书》以所佚经文按古文原本补入。所佚注文则无从葺修完全。该书有清张海鹏辑嘉庆十年(1805)刊《借月山房汇钞》本,《汇钞》影印本;清道光三年(1823)刊陈璜辑《泽古斋重钞》本,清王德瑛辑《今古文孝经汇刻》本,杨晨辑光绪二十四年(1898)刊《续台州丛书》本。② 一卷。清丁晏(1794-1875)撰。丁晏字俭卿,号柘堂,江苏山阳(今淮安)人,清代经学家。著述有《毛郑诗释》、《尚书余论》、《孝经述注》、《周易解故》等。是书集唐玄宗、司马光、范祖禹三家之注,认为玄宗《石台孝经注》,取郑玄、王肃、韦昭、虞翻、刘劭、刘、魏真克诸家,摘要剪芜,文约辞畅,在诂家为最善。其他注孝经者虽有数十家,唯有司马光《孝经指解》以及范祖禹《孝经说》尤为明白正大,纯粹为儒家之言,可惜他二人误信古文,窜改篇章,增改字句,寝失其真。此本仍依今文为训,采集众说,无所增附,述而不作,故曰述注。该书的优点是汰冗祛烦,归纳简易,不足为一例改从今文,未免勉强。书前有丁晏自序,书后有其门人陶镶序。该书版本为咸丰七年(1857)刊本。

猜你喜欢

  • 易卦变图说

    无卷数。撰者姓氏不详。据武林(今安徽贵池)人沈映钤所做跋,此书是借全谢山处本抄得。有人认为全氏即为此书作者。但尚秉和认为此书非为全氏之书。书中录入自汉儒、宋儒以至清所有言卦变者,并论列其是非,于各家卦

  • 望云阁诗集

    一卷。清郭芬撰。郭芬,生卒年不详,字芝田,安徽全椒人,孝廉汪履基之妻。清代诗人。性至孝,有《陌上桑》诗云:“朝采桑,暮采桑,朝朝暮暮泣路旁。蚕老茧稀,中心彷徨,儿欲作母衣,何以充官粮?阿母呼儿勿彷徨,

  • 由拳集

    二十三卷。明屠隆(1542-1605)撰。屠隆,字长卿、纬真,号赤水、鸿苞居士。鄞县(今浙江宁波市)人。万历五年(1577)进士。除颖上知县,调任青浦知县,迁礼部主事,遭人诬谄,罢官归家,遨游吴越间,

  • 画鉴

    一卷。又称《古今画鉴》。元汤垕(生卒年不详)撰。汤垕,字君载,自号东楚采真子,山阳(今江苏淮安)人,寓居镇江(今属江苏)。该书卷末有《画鉴题词》,称“采真子妙于考古。在京师时与今鉴画博士柯君敬仲论画,

  • 蜀碑记

    十卷。宋王象之撰。王象之,详见《舆地碑目记》条。清李调元编此书十卷,有退补斋金华丛书本附辨伪考异一卷。王象之的《舆地碑目记》中,所录蜀碑最详最多。李调元从王书中专门将蜀碑摘出,改标清代府县地名,将各碑

  • 周稚圭年谱

    一卷。清周汝筠、周汝策辑。汝筠道光十五年(1835年)举人,官至江西督粮道。汝策事迹未详,二人俱为谱主之子。谱主周之琦(1782-1862),字稚圭,号退庵。河南祥符(今开封)人。嘉庆十三年(1808

  • 古今将略

    四卷。明冯孜撰。冯孜字原泉,浙江桐乡人。生卒年不详。隆庆戊辰(1568)年进士,官至湖广布政使。此书分元、亨、利、贞四集,每集一卷。内容上采远古黄帝时代,下迄明代,以战功显著者,录其事迹,并以《孙子》

  • 革朝遗忠录

    二卷。明郁衮(生卒不详)撰。郁衮,嘉兴(今浙江省嘉兴市)人,明正德前后(1506~1521)人,生平事迹不详。《革朝遗忠录》采录明惠帝时“靖难之役”中死难诸臣160人,并各为之作传。而附录一卷则列降燕

  • 勾股形内容三事和较

    一卷。清伯启(生卒年不详)撰。伯启又名博启,字绘亭,满洲正白旗人。乾隆年官至钦天监副,他“幼入算学,酷好勾股,历经三十余年精通其义”,(自序)成为满族重要的数学家。《勾股形内容三事和较》撰于乾隆四十八

  • 介庵词

    一卷。宋赵彦端(1121-1175)撰。赵彦端字德庄,号介庵,鄱阳(今江西波阳)人,魏王赵廷美七世孙。绍兴八年(1138)进士。十二年为左修职郎、钱塘县主簿。乾道三年(1167),自右司员外郎,以直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