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孝经义疏

孝经义疏

不分卷。清阮元(1764-1849)撰。阮元字伯元,号芸台,原籍江苏仪征人,清代著名学者。官至漕运、湖广、两广以及云贵总督,晚年拜体仁阁大学士、太子太傅。曾师从焦循、邵晋涵、任大椿、王念孙等著名学者。著述颇丰,自著的有《揅经室集》五十八卷、《诗书古训》六卷、《曾子注释》四卷、《仪礼石经校勘记》四卷、《十三经注疏校勘记》二百四十三卷等十余种,主持编纂的有《经籍纂诂》一百零六卷、《十三经注疏》四百一十六卷、《皇清经解》一千四百卷等多种。是书题为义疏,并不依经文章解句释,实为札记体,其中多精义。如谓以经为书之名目,实自孝经开始,具体出自三才章“夫孝,天之经也”句。又谓孔子于诸侯卿大夫士,云“然后能保其社稷,然后能保其宗庙,然后能保其禄位”,于天子但云“德教加于百姓,刑于四海”,不言“然后能保其四海”,此孔子春秋尊王之义。凡此皆为微言大义所系。其他如释敬字、释患字以及发明顺训二字等,也颇见深研有得。只有断郑注为郑小同作,过于相信陆澄而否认刘肃,是其一蔽。该书版本为道光十六年(1836)日省吾斋刊本。

一卷。梁武帝(464-549)撰。清马国翰编辑。梁武帝即萧衍,字叔达,小字练儿,南兰陵(今江苏常州市)人,南朝梁开国主。武帝博学能文,骑射、乐律、书法、围棋皆极精妙。即位后,大修文教,笃奉佛教,著述明人辑有《梁武帝御制集》。据《隋书·经籍志》载,梁武帝撰《孝经义疏》十八卷。新旧唐志记载相同,书唐以后已亡佚。邢昺正义偶有所引。该书开首释仲尼二字,谓“邱为聚,尼为和”,未免牵强。明人辑《梁武帝集》有《说明堂》一篇,虽非义疏之文,而明堂阐述之义,与《孝经》有关。马国翰从邢昺正义辑出,并录《说明堂》一篇。该书采掇虽不多,然实开唐明皇御注之先。是书存于玉函山房辑本。

猜你喜欢

  • 古微堂诗集

    十卷。清魏源(1794-1857)撰。魏源,字默深。湖南邵阳人。道光二年(1822)中举,道光二十四年(1844)应礼部试,获三甲同进士出身。官至高邮知州。曾从刘逢禄学《公羊春秋》。和龚自珍同时主张“

  • 泽雅堂诗集

    六卷。《二集》十八卷。清施补华(1835-1890)撰。施补华字韵甫,乌程(浙江吴兴)人。领乡荐,屡试礼部不第,遂入左宗堂幕府,以军功累官至候补二品衔道台,未实授,卒于客途。其诗内容以抒写见闻感受为主

  • 四书温故录

    不分卷。清赵佑撰。赵佑字鹿录,浙江仁和(今浙江杭州)人。官至左副都御史。自序略谓在四书以五经为故,读四书不进之以五经,不足以通四书。在四书集注以古注疏为故,读集注不兼之以古注疏,不足以见紫阳采集之精,

  • 光绪余杭县志稿

    不分卷。褚成博纂。此志无序目,是一篇未完成之志。考其职官表,开始于嘉庆年间纂修,选举表终于光绪二十九年(1903),此稿当在嘉庆、光绪之间。上接嘉庆志,各门有所增补,后半部重新撰写,选材精当,序列井然

  • 松邻文集

    四卷。清吴昌绶(1810-1867)撰。吴昌绶字伯宛,号印丞。浙江杭县人。光绪二十三年(1897)举人。吴昌绶博雅工诗古文词,长于考证经史、金石、目录、版本之学,著有《龚定庵年谱》、《吴郡通典》,又刊

  • 续古今考

    ①九卷。伪托金元好问(1190-1257)撰。元好问字裕之,号遗山,忻州秀容(今山西忻州市)人。兴定五年(1221)进士。历任内乡令、南阳令、行尚书省左司员外郎。金亡不仕。筑野史亭,以著作自任。通经史

  • 清芬阁小草附词

    清鲍苹香撰。鲍苹香,生卒年不详,字幼蓉,历阳(今安徽和县)人。清代词人。此书共收诗一卷、词一卷,分别装订成三册。书前有鲍苹香于光绪十九年(1893)自己所作序言,从中可知此书当刊于光绪年间。

  • 春秋列国官名异同考

    一卷。清汪中(详见《大戴礼记正误》)撰。汪中字容甫,是清代著名学者、经学家,著述很多,关于《春秋》之作,有《春秋述义》一卷(附在《述学)之后)及此书。《左传》所记列国官名,各家注疏都用《周礼》加以解说

  • 金陵古金石考

    一卷。明顾起元撰。顾起元,字太初,江宁(今属江苏省)人。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进士,官至吏部左侍郎,兼翰林院侍读学士,谥文庄。该书著录顾于金陵(今南京)所得古金石,按年代次序编撰,每器、石各记录所

  • 元内府宫殿制作

    一卷。原书不著撰人名氏。元代宫殿建筑工艺技巧绝伦,宏丽精美,内府之宫殿建筑除此之外,在布局、建筑用料上更有自己的特点。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朱偰写有《元大都宫殿图考》一书,详记元大都宫域之四至及诸宫之地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