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子思子

子思子

一卷。南宋汪晫(详见《曾子》)编辑。此书成于庆元、嘉泰(1195-1204)间。汪晫孙汪梦斗于咸淳十年(1274),将此书和《曾子》献于朝廷,赠官通直郎。子思(前483-前402),名伋、字子思,孔子嫡孙,战国初鲁国人,相传受业于曾子。子思学术思想的核心是“诚”,认为人通过修养达到至诚,便可以与天地相通。《汉书·艺文志》记有《子思》二十三篇,宋晁公武《郡斋读书志》亦记有《子思子》七卷。据此可知,原书宋代尚存。汪晫未及见原本,故别辑此书。翟思忠在书前《序》中称,孔子之道,曾子得之,而为《大学》;子思承曾子之学,而为《中庸》。但子思言行散于传记诸书之中,未能整理刊行于世。汪晫笃志师古,故荟萃群书为其编辑。全书共九篇:内篇有《天命》、《鸢鱼》、《诚明》,外篇中有《无忧》、《胡母豹》、《丧服》、《鲁缪公》、《任贤》、《过齐》。书中对子思的学术思想有较全面反映。子思认为,“诚”是世界的根本,诚者物之始终,不诚则无物。人达到“至诚”,则可尽人之性,尽物之性,便能与天地相通。“诚”和“明”的关系是,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明则庆,他主张“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谓教,把天命和人道结合在一起。并进而把中庸思想发展为世界观,认为喜、怒、哀、乐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为天下的大本,和为天下的达道。他提倡重民思想,认为君主有惠民之心,不如废除一切非法之事,应把不居住的房子赐给穷人,把赏给妻妾的钱用来救济贫困。他强调君臣一体,君为本,臣为枝叶。本美则叶茂,本枯则叶凋。此书采摭虽较完备,但往往割裂经文,别立名目。《孔丛子》一书,朱熹等名儒反复考证为伪作,但汪晫在书中多有采用,并窜改原文。如《孔丛子》中“子上难所习,请于子思”句,注曰:“难者,诸子百家。”故下文子思答曰:“难说不存焉。”汪晫引用时,改为“子上请所习于子思”,则与子思答义不相连贯。又如《孔丛子》中“仲尼曰:‘由乎心,心之精神是谓圣,推数究理不一疑”句。此书引用时,于“圣”字下多一“区”字,于“疑”字上多一“物”字。再如《孔丛子》中“伋于进瞻,亟闻夫子之教”句。此书引用时,把“进瞻”改为“进善”。故后儒对汪晫失于鉴别,割裂经文,多有微辞。但《子思子》原本久佚,故此书仍不失为研究子思的重要文献。有明刊本,《四库全书》本及《曾思二子全书》本。

猜你喜欢

  • 七篇指略

    七卷。清王训撰。训字敷彝,山东安邱(今山东安丘)人,顺治十六年(1659)进士。卷首有宋继澄序,又有训自序及凡例,大旨仿照苏氏评《孟子》,多用符号作指点。如关于头脑旨趣,关目照应之类,或用重圈或用阴圈

  • 格物图

    一卷。明孙丕扬(生卒年不详)撰。孙丕扬字叔孝,富平(今属陕西)人。嘉靖三十五年(1556)中进士。官至吏部尚书。此书分为四篇,一曰《格物图》,二曰《明物解》、三曰《原物辨》、四曰《人物镜》。其书原有总

  • 宪台通纪

    二十四卷。元代政书。元赵承禧编撰。承禧字宗吉,晋宁(今山西临汾)人,历官监察御史。书成于顺帝至元二年(1336),记载世祖至元五年(1268)至顺帝至元二年御史台建官定制、司属沿革、吏负损益及有关诏敕

  • 铺夫额设

    一卷。不著撰人名氏和纂辑年代。是书记载了清代河南、山东、山西、陕西、甘肃、四川、广东、广西、云南、贵州十省的铺夫名额。每铺名额,都一一分列,每铺铺名也都详载。“铺递”,是清代邮政的一部分,是书对了解这

  • 虫天志

    十卷。明沈宏正撰。沈宏正,嘉定(今四川乐山市)人,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著有《虫天志》一书。是书之名来自《庄子》,《庄子》一书中有“惟虫能虫,惟虫能天”的话。全书分为六部分,主要内容为收载鸟兽虫鱼的各种

  • 坚白室诗草

    一卷。清言有章(生卒年不详)撰。言有章字謇博,江苏常熟人,寄籍宛平(北京丰台),光绪优贡。官至河南新安县知县,历署虞城、襄城,获嘉诸邑。著有《坚白室诗草》、《诗集》。此集是言有章死后,由其弟言敦源拾掇

  • 青村遗稿

    一卷。元金涓撰。涓字德平。生卒年不详。义乌(今属浙江)人。本姓刘。先世避吴越王钱镠嫌名,改为金氏。曾从许谦学经学,从黄溍学文章。为虞集、柳贯所知,荐于朝,皆辞不就。明初州郡辟召,亦不就。所著有《西湖》

  • 蟫精隽

    十六卷。明徐伯龄(生卒年不详)撰。徐伯龄,字延之,自署曰古剡。嵊县(今属浙江省)人。徐伯龄博学能文,工琴善书,性格开放粗旷,尝集箨为冠,啸歌自得。著有《蟫精隽》等。此书十二卷之末有张锡为徐伯龄作《箨冠

  • 论语义府

    二十卷。明王肎堂撰。王堂事详《尚书要旨》条。此书不例经文,只标章目,历引宋、元、明诸家讲义解说《论语》,于唐以前旧说也偶有采录。此书虽旨在尊朱熹之说,却颇近禅理。

  • 高僧传

    十四卷。梁代释慧皎(497-554)撰。慧皎,俗姓氏不详,会稽上虞(今浙江省上虞县)人。他博通内外学。对佛教经律尤有研究。住会稽嘉祥寺(在今浙江省绍兴市)。每当春夏则讲说弘法,秋冬则专心著述。他还曾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