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天柱县志

天柱县志

①二卷,清王复宗纂修。王复宗,字元一,贵州安顺府普安州人,康熙八年(1669)举人,九年(1670)进士,二十一年(1682)任天柱知县。《天柱县志》康熙二十二年(1683)刻本。全书上下两卷,上卷分舆图、疆域、星野、沿革、形胜、风俗、山川、古迹、城池、公署、学校、坛庙、关梁、邮舍、坊乡、田赋、户口、土产;下卷分职官、兵防、选举、名宦、人物、仙释、灾异、艺文,二十六门。此志分门颇多,而所记载内容寥寥无几。② 八卷首一卷,清林佩纶纂修。林佩纶,曾任天柱县知县。天柱县为汉镡成故地。始隶湖广。清初改隶贵州。旧有志。然传本入外省,清时本地无见。康熙二十二年(1683)知县王复宗再修。光绪初年林佩纶来任知县,又尽力重修志乘,以故去职而事未竟。后继邑令者,又延邑绅杨树琪、吴见举等续之,而终成是书。《天柱县志》光绪二十九年(1903)刻本,考订则多有疏漏之处。如建置一编,未及汉之镡成、六朝之无阳、隋之龙标。职官志中,则凡崇祯末以及顺治初诸人,以其未归一统,皆弃而不录。选举志中,凡天启、崇祯后有以明贡授伪职者,亦削而不书。兹篇体例亦多有欠缺。如所载战乱之史实,皆列于卷末。而邑绅吴氏私人所置书院章则,亦未列入学校志中,而附于卷末。此皆为通例之所无。

猜你喜欢

  • 妇人良方集要

    见《妇人大全良方》。

  • 吟风阁杂剧

    四卷。清杨潮观(1710-1988)撰。杨潮观,字宏度,号笠湖,金匮(今江苏省无锡市)人。乾隆元年(1736)举人。先后任山西、四川等地县令。他为官关心民生疾苦,政声卓著,颇有清名。奉调泸州县令时已年

  • 安徽丛书

    二十四种,三百七十四种。民国安徽丛书编审会辑。丛书所收安徽学者著作除三种为明人所撰外,其余均为清人研治朴学之书。其中以程瑶田、黄生、凌廷堪、戴震、江永等人经史研究贡献尤大,堪称学术之宗。丛书旨在流传古

  • 大学古义说

    二卷。清宋翔凤撰。翔凤其人详见《论语郑注》条。是书题曰古义说,盖对朱熹《大学章句》言之。其对物有本末,事有终始,言事帝王之事也。所说诚汉人古义,然孔子时未有此义,《大学》中也无此义。又致知在格物,谓郑

  • 天壤阁杂记

    一卷。清王懿荣撰。王懿荣(1845-1900),字廉生,山东福山人。光绪六年(1880)进士。翰林院编修,官至祭酒。光绪七年(1881)到长安(今西安),得剑一,鸟书,如花如字,为天下第一。光绪二十五

  • 消寒诗话

    一卷。清秦朝釪(生卒不详)撰。秦朝釪,字大樽,号岵斋。江苏金匮人。乾隆十三年(1748)进士,由礼部郎中出为楚雄知府。工诗,尤善古文。《消寒诗话》于论古今人诗外。时述自己经历、创作及所闻、所见。宛平王

  • 词话

    二卷。清毛奇龄(1623-1716)撰。毛奇龄生平见《仲氏易》条。据《西河合集·序》称:“此书本四卷,佚其二卷,不敢赝补,仅以半刊行。”由此可知此书为缺帙,并非完整。毛奇龄词作较优于诗,而且论词亦多有

  • 周易卦变图说

    一卷。清宋祖骏撰。宋祖骏字伟度,江苏长洲人。

  • 遂昌杂录

    一卷。元郑元祐(1292-1364)撰。郑元祐字明德,本遂昌(今浙江遂昌)人,后徙钱塘(杭州)。至正丁酉,除平江路儒学教授,后擢浙江儒学提举,卒于官。他右臂脱臼,以左手写楷书自名尚左生。除此书外,还著

  • 诗经乐谱乐律正俗

    三十一卷。乾隆五十三年(1788)奉敕撰。《诗经乐谱》三十卷,乾隆命皇子暨乐部诸臣,据文义以定宫调,援古证今,亲加指示。而于永言之徵旨,御定为一字一音,合于大音希声之义。并遵《律吕正义》体例,分列八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