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大邑县志

大邑县志

二十卷,清赵霦纂修。赵霦,安徽太平县人,附贡,曾任大邑县知县。大邑县经明末战乱后,官私典籍,荡然无存。乾隆初,县令宋载搜遗捐坠,荟萃成书。兹编则为续乾隆宋志而作。《大邑县志》同治六年(1867)刻本,共二十卷。卷首为序、凡例、重修姓氏、原纂姓氏。正文分为:卷一,舆图。卷二,纪事沿革表。卷三,疆域志。卷四,山川志(附堰塘)。卷五,古迹志(附冢墓)。卷六,田赋志(附留支、户口、权政、盐法、茶法、仓储、蠲政)。卷七,风土志(附物产)。卷八,建置志(附城池、卫署、试院、坊表、津梁、铺司、义冢)。卷九,学校志(附书院、乡学)。卷十,祠庙寺(附典礼、仪制)。卷十一,寺观志。卷十二,金石志。卷十三,职官表。卷十四,选举表(附荐辟、封荫、文秩、武秩、应例、耆民)。卷十五,循吏传(附武功)。卷十六,列士传。卷十七,列女传。卷十八,艺文志。卷十九,杂事志。卷二十,序录。此志记载翔实,援引博赡,颇具大家法度。惜其校对多疏,如卷十七列女,自第一页至第五页,齐栏卷数下,均刻目录二字。另外,此志次第亦有乖于体例处。该志尚有光绪二年(1876)林嘉澍、余上富增刻本。

猜你喜欢

  • 断肠词

    一卷。宋朱淑真(约1131年前后在世)撰。淑真自号幽栖居士,浙江海宁人。其生平详见《断肠集》(辞目)。是集前有“纪略”一篇,称为“文公侄女”。但朱熹自为新安人,流寓闽中。考年谱世系,亦别无兄弟,疑依附

  • 读淮南内篇札记

    二卷。清陶鸿庆(1859-1918)撰。此为鸿庆《读诸子札记》之第四种。鸿庆校《淮南子》,参考了王念孙《淮南内篇杂志》、俞樾《淮南内篇平议》等书,共校订一百七十六条,如在《俶真训》篇中,有始者一节,引

  • 御制孟子条问

    一卷。正祖撰。是编杂取《孟子》书中辞义可疑者,而条记之,每条之下间有注明年月者,为其平日读书之目录。其中驳诘孟子,极多趣语。如“孟子讥梁襄王云:‘望之不似人君’”条问云:“此曰望之不似人君,襄王虽无人

  • 本经

    见《神农本草经》。

  • 十三经字辨

    清陈鹤龄撰。鹤龄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字瑶宾,南通州(今江苏南通)人。初著有《五经四书字辨》,后又进行补订成为此书。刻于乾隆三十年,前为校画,后为校音,颇多舛漏。所谓十三经,指《大学》、《中庸》、《论语

  • 五经然否论

    ① 一卷。谯周(201-270)撰。王谟(详见辑《圣证论》条)辑。谯周字允南,巴西西充(今属四川阆中西南)人,经学家谯之子,三国时蜀汉经学家。据《三国志·蜀志》记载:“周幼孤,与母兄同居,既长耽古笃学

  • 尚书考灵曜

    一卷。本书原题阙名。所辑共十一条,其“地有四游”条、“五百载圣纪符”条、“日旁气白者为虹”条,都见《太平御览》所引;而“星为夏期”与“虚星秋候”两条,在《太平御览》中连而为一,此处分为两条;“五星若编

  • 憨山诸言

    一卷。明代释德清撰。德清,为明代四大师之一。俗姓蔡,安徽全椒人,号为憨山。详见《清华击节》辞条。《憨山诸言》是德清自撰的言论集。对为什么参禅、学法;怎样持戒护身,弘教,以及有关佛教问题多有言载。是了解

  • 李文贞公全集

    三十九种,一百五十八卷。清李光地(详见《周易通论》)撰。所收书大部分为李光地著作,有的且被收入《四库全书》。其余著作一类为李光地辑注书,如《握奇经订本》一卷为李光地注,《二程子遗书纂》二卷、《外书纂》

  • 江阴城守记

    二卷。清韩菼(1637-1704)撰。韩菼字元少,别字慕庐,江苏长州(今江苏苏州市)人。韩菼康熙时殿试第一,官至礼部尚书,著有《怀堂集》。《江阴城守记》记述顺治元年(1644)江阴士民闻令剃发,聚义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