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大学疏义

大学疏义

一卷。元代金履祥撰。履祥(1232-1303)字吉父,世称仁山先生,元代理学家,浙江兰溪人。不仕于元,专心著述。师事何基,何基曾学于朱熹亲传弟子黄干,故而履祥对濂、洛、关、阁之学造诣颇深。著有《通鉴前编》、《大学疏义》、《孟子集注考证》、《论语集注考试》、《尚书表注》等。朱熹作《大学章句集注》,又作《大学或问》,前书屡经修改,后书则无暇改定,故而两者意旨有抵牾之处,金氏因而作《大学疏义》以疏说其旨。该书于《大学》正文之后,首先发明字句本意,然后阐发其意旨。此书专为明经而撰,非为应试,故而不似一般的讲义,言词平实,所论大抵不出朱学左右。存世版本有清雍正五年(1727)金氏《率祖堂丛书》本,浙江馆等藏;清同治间胡风丹《金华丛书》本,传本较多。

猜你喜欢

  • 墨法集要

    一卷。明沈继孙撰。沈继孙,洪武年间姑苏(今江苏苏州市)人,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考元代画家倪瓒所著《云林集》一书,有赠沈生卖墨诗序曰:“沈学翁隐居吴市,烧墨以自给。”“墨若点漆”等语,时代、姓氏,里贯一

  • 丰对楼诗选

    四十三卷。明沈明臣(1518-?)撰。沈明臣,字嘉则,鄞(浙江宁波)人。卒年不详。诸生。颇有诗名。生平所作诗共七千余篇,嘱其侄子沈九畴选定为四百篇。今未见传本。是集为江苏广陵(今扬州)陈大科所校梓。共

  • 尚书知远录

    七卷。朝鲜丁若镛撰。本书在《与犹堂集》中,为第三十一至第三十七卷。本书大旨在于谈读《尚书》之法。丁氏认为,读《尚书》必先明训诂,训诂明而字义通,字义通而句可解,句解而后章可析,章析而后全篇之大义可见,

  • 譬式警语

    二卷。意大利耶稣会士高一志(vagnoui)(1556-1640)撰。高一志1605年到南京传教,在该地建立第一座教堂,1624年入山西传教,著有《空际格致》等书。此书专门收集西方文学名著、经典教义、

  • 周礼徐氏音

    一卷。晋徐邈(?-397)撰,清马国翰辑佚。徐氏有《周易音》,已著录。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有“徐仙民多古音”一条,只论及《诗》,不及《周礼》。徐氏在《周礼音》中亦保存了大量古音,如“五曰赋贡”注,“

  • 潘刻三种

    七卷。清潘衍桐(详见《尔雅正郭》)撰。三种为《尔雅正郭》三卷、《论语训诂考》二卷、《缉雅堂诗词》二卷。前两种经学著作均为潘氏于光绪年间视学两浙,在诂经精舍讲学之作。《尔雅正郭》,本书有专条介绍,可参阅

  • 简州志

    十四卷,清濮瑗修,黄朴纂。濮瑗,曾任简州知州。黄朴,曾任简州孝廉。简州志逮清肇修于乾隆五十八年(1793),督修者为知州黔南人刘如基,纂辑者为射江人杨沺,兹编则续乾隆志而作。《重修简州志》咸丰三年(1

  • 大易阐微录

    十二卷。清刘琯撰。刘琯字献白,枣强人。先天说在《周易》之上别尊伏羲易,其传出自陈抟之手,自《参同契》以外,并没有授受的确证,所以邵子之学朱子以为是《易》外别传。自元朝以来,诸儒互有衍说,也一直在相互攻

  • 大学辨业

    一卷。清李塨(1659-1733)撰。塨字刚主,号恕谷。直隶蠡县(今属河北)人。清思想家,师事颜元,为“颜李学派”奠基人之一。著有《小学稽业》、《大学辨业》、《平书订》、《恕谷文集》等。是书首有塨自序

  • 丧服经传袁氏注

    一卷。晋袁准撰,清马国翰辑。准生卒年不详,字孝尼,陈郡阳夏(今河南省东部)人。官至给事中。袁瓌从祖,《晋书》把《准传》附在《瓌传》后面。袁准忠信公正,不耻下问,性恬退,著书十余万言,论治世之务,以儒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