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夏小正音义

夏小正音义

不分卷。作者姓名未著。书为二册,前序未记年月,后有何焯康熙五十六(1717)之跋,其语意似作者为其熟知者,然游词闪烁终未能道出为何人也。检阅全书,屡见庄述祖之案语,案庄述祖,著有《明堂阴阳夏小正经传考释》,此书既采其说,则作书时间自在其后。据《清史列传》载,庄述祖卒于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六十七,推其生年,当在乾隆十五年(1750),而跋称康熙,则其为伪托明矣。再看注文,与庄书中文句音义大体相近,其最明显者,为书中有的注解,庄氏自以为是发明,而后人则以为是曲解,如“纳卵蒜”释为“纳民算各条”,此书亦依之,最为雷同。考庄著嘉庆十九年(1814)自序,略言:“嘉庆十四年(1809)之冬,始以所录《夏时明堂阴阳经》,及《夏小正诸本异同》,并所为《说义》,先刻卷。他若《夏小正音读考》四卷,《夏小正等例》一卷《注补小正等例》附卷,《夏时杂议》卷,皆未卒业,以纂集古文甲乙篇,中辍。今遭大故,草木余生,仅留残喘,恐旦暮填沟壑,乃取所未刻各种,更加芟并,益以近日所见,与前所刻三卷往往多不合者。然今之所见,未必尽是,昔之所见,未必尽非。即一人之管窥蠡测,犹复岐出不伦如此,况敢质诸人,而自信以为必然者耶?言之不文,略举前后之所以不相顾者,以示儿曹”。可见庄著屡易其稿,最后才成定本,此书所标音义,既与庄著同,则其为庄氏初稿无疑。至于其与刻本有详略,体例不同,盖经后来修改而成。此抄本简明易解,有优于刻本之处,如“农率均田”,不以均释泉,而从旧说等类。是书有抄本。

猜你喜欢

  • 五伦懿范

    八卷。作者不详。旧本题天门鹿台子撰,天门鹿台子何许人不可考。前有康熙五年(1666)作者自序一篇,继有康熙十年(1671)四明山人鹤控子序一篇。是书以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五伦为纲,论述封建宗法

  • 尚书职官考略

    一卷,附表一卷。清王廷鼎撰。王廷鼎字羡瓠,江苏震泽(今江苏省吴县)人,诸生,俞樾弟子。此书首有俞樾的序。始自《尧典》之“羲和”,止于《吕刑》的“师”,共五十五事。本书拾遗订异,时有所得。比如王廷鼎认为

  • 周易易简说

    三卷。又名《周易孔义》。明高攀龙(1562-1626)撰。攀龙字云从,一字存之,号景逸,无锡(今江苏无锡)人。万历十七年(1589)进士,官至左都御史,赠太子少保,兵部尚书,卒谥忠宪。《明史》有本传。

  • 印典

    八卷。清朱象贤撰。朱象贤号清溪,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其它不详。此书采录印玺故实及诸家论说。分十二类,为原始、制度、赉予、流传、故实、综纪、集说、杂录、评论、镌制、器用、诗文。后有康熙六十一年(172

  • 春晖阁诗钞

    六卷。清蒋湘南(1795-1860?)撰。蒋湘南生平详见《七经楼文钞》(辞目)。蒋湘南还有《关中集》、《江上集》、《燕台集》、《梁苑集》。但仅《七经楼文钞》刊行。后四集未经编次,为门弟子所钞存。此编为

  • 昭忠录

    五卷。明周璟编辑,周璟,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此书为成化间周璟上京请自唐以来褚仆射遂良祠入祀典而汇集此录,是篇无目录。书首列序舆图,卷一录奏疏、碑记、祀典;卷二发传志、史论;卷三录遗稿、题跋;卷四卷五

  • 经史百家简编

    二卷。清曾国藩(1811-1872)选编。曾国藩,原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湖南湘乡人。道光进士,曾任礼部右侍郎等职,系洋务派代表人物之一。有《经史百家杂钞》。《经史百家简编》是曾国藩在编辑《经史百家

  • 壬子新刊礼部韵略

    五卷。旧题南宋刘渊所撰。刘渊,平水(今山西临汾市)人,生平不详。此书写成或刊刻于宋淳祐壬子年(1252年),因而书名冠以“壬子”。此书今已不存,宋熊忠《古今韵会举要》沿用是书韵目,并有简略说明,使我们

  • 毛诗草木疏校正

    二卷。清赵佑(1727-1800)撰。佑字启人,号鹿泉,浙江仁和(今浙江省余杭县)人。乾隆十七年(1752)进士,改庶吉士,散馆,授编修,官至督察院左都御史。工制举业及古文。著有《尚书质疑》二卷、《尚

  • 华川卮辞

    一名《卮辞》。一卷。明王祎(详见《大事记续编》条)撰。此书书首有王祎自序。序中说:“至正戊戌(1358)之岁,自秋徂冬,予挈家避兵县南,往来凤林香溪之间,朋友离散,又绝无书可观,心邑郁不自聊,间因追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