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坦斋通编

坦斋通编

一卷。南宋邢凯(生卒年不详)撰。此书原来不著撰人姓名,《说郛》收入此书时,题曰宋邢凯撰。邢凯生平事迹不详。书中记载乾道辛卯(1171)王宁为武宁宰,其家充任里正,可知邢凯为武宁(今江西武宁)人。书中记有淳熙(1174-1189)中见冷世光论姓氏事,在南宋孝宗时;又有庆元(1195-1200)间高秉文命题、京镗攻中官王德谦二事及有“近见杨诚斋易传”等语,可知此书成于宁宗以后。此书多考证经史之文,体例与程大昌《演繁露》、洪迈《容斋随笔》大体相同。分条记事,内容广泛,考证精详,多有可取之处。如引思齐之诗,辨文母太任非太姒;引《说苑》,证《春秋》矢鱼;引《世说》,辨元龙百尺楼;引《汉书》证伏波之号不可单称;引《国语》,证《列子》西方圣人不指佛;引明堂位郑注,证《汉书》秃翁字:引朱买臣、张汤传,谓《汉书》自相矛盾;引李吉甫传,谓《唐书》前后舛异;引《前汉书》,证豺狼当道二语不始张纲埋轮;引《邹阳书》,证鸷鸟累百二语不始孔融荐祢衡等,考订皆为精核。其它如论术家择日及五音配姓之非;论姚察置人事而委天数;论救荒当知戢奸;论罗浮山飞来峰之妄;论汉高祖同罪异伐;论求长生;论毁淫祠;论公仪休怒织帛不可训等,皆有见解。又论子虽齐圣,不先父食,不应坐颜回、曾参于殿上,而列其父于庑下,宜别立一堂,符合封建伦理之道,后世逮启圣祠,采纳其议。此书成书之后不知何日刊行,《宋史·艺文志》及诸家书目皆不著录,原本卷帙亦不可考。《永乐大典》收录部分内容,清修《四库全书》时,据散见《永乐大典》者,逐韵掇拾,重编为一卷。虽所存仅数十条,但可取之处特多,足资参考。今传本尚有《五朝小说》、《五朝小说大观》、《守山阁丛书》、《说郛》、《丛书集成初编》等丛书本。

猜你喜欢

  • 梅花道人遗墨

    二卷。元吴镇(1280-1354)撰。镇字仲圭。自号梅花道人。嘉兴(今浙江嘉兴)人。画家。性格抗怀孤往,穷饿不移。此集为其乡人钱棻摭采题画之作,荟萃成编。镇画深自矜重,不轻易为人作。后来画贾伪为题识,

  • 殷芸小说

    十卷。南朝梁殷芸(471-529)撰。殷芸字灌蔬,陈郡长平(今河南西华县)人。性洒脱倜傥,励精勤学,博洽多闻。齐武帝永明年间,为宜都王行参军。入梁,为临江王记室,历任散骑侍郎、尚书左丞、中书舍人、国子

  • 正音捃言

    四卷。明王荔(生卒年不详)撰。王荔字子岩,高阳(今属河北)人。嘉清中举人。官至青州府推官。本书以韵分为二十二部。但并非韵书。如第一部为京字部。其曰天对地、日对星,晓燕对春莺等。似为乡熟之书。本首标叶向

  • 剪绡集

    二卷。宋李龏撰。李龏字和父,一作仲甫,号雪林。山东荷泽人,生卒年不详。南渡后居于吴兴三汇之交。不乐仕进,作诗多学元白体,尤好集唐人诗句和选编诗歌。与同里周弼为诗友,相与论诗三十余年。著有《漱石吟》,今

  • 周易会缉

    无卷数。清吴映撰。吴映字沐日,晋江人。其书的根本宗旨以朱子《本义》为主而折衷于《蒙引》、《存疑》诸书。其持论也很平实,但取材太少,用意太拘,尚未能深研精奥。《四库全书总目》入存目。

  • 锦里耆旧传

    四卷。一名《成都理乱记》。宋句延庆撰。句延庆,字昌裔,籍贯不详,曾任荣州应灵县令。《锦里耆旧传》记载王氏,孟氏占据蜀地之事。《宋史·艺文志》记此书共八卷;陈振孙《书录解题》记载:“开宝三年,秘书丞刘蔚

  • 群经韵读

    一卷。清江有诰(?一1851)撰。有诰字晋三,号古愚,安徽歙县人,以顾炎武、江永、段玉裁为宗,主要著作为《音学十书》,晚年研究六书,著有《说文六书录》、《说文分韵谱》、《说文质疑》等。后因家中失火,所

  • 他山字学

    二卷。清钱邦芑(生卒年不详)撰。邦芑,字开少,丹徒(今属江苏)人,晚为僧,号大错。是书意在辨正字画和音读之误,凡四十三目。大抵以郭忠恕《佩觽》与李文仲《字鉴》等书为本,而搜集不备。如《一字数音考》内,

  • 淡轩稿

    十二卷。《补遗》一卷。明林文(1390-1476)撰。林文,字恒简,号澹轩,莆田(今福建莆田县)人。明宣德五年(1430)进士,授翰林编修,累官至太常少卿兼翰林院侍读学士。著有《淡轩稿》。是集凡十二卷

  • 杜诗镜铨

    二十卷。《附录》一卷。《年谱》一卷。清杨伦(1747-1803)撰。杨伦,字西木,阳湖(今江苏武进)人,乾隆进士,历任邑宰,江汉书院山长。是书非注杜之作。是将各家注杜之说,勘削纰缪,涤去芜杂俾杜诗真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