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地理总括

地理总括

三卷。明罗珏(生卒年不详)撰。罗珏,字世美,鄱阳(今属江西省)人。撰有《地理总括》三卷。传说唐代杨筠松、曾文辿师徒曾作《青囊奥语》及《青囊序》,以理气之说论二十四山水之顺逆,并以亥卯未寅午戌巳酉丑申子辰为四局,反复推衍而得四十八局。又有宋代赖文俊撰有《催官篇》,分龙穴沙水为四篇,言二十四山的阴阳,述受穴吉凶之应验。罗珏撰《地理总括》一书,也论理气阴阳,山川形势、方位吉凶,并且定为格式。但杨曾二氏关于理气的论述,词约义丰,并且随地形而言吉凶变化,赖文俊虽分龙穴沙水为四,也有确凿可据的言论。罗珏以某方为吉,某方为凶作定格,不知二十四山随形变化,更不知卦气消息减增之说,万有不齐之论,所以《四库提要》称其“用意虽勤,可谓不善学古者”。此书前二卷分阴阳局,并使龙穴沙水各为之图,又及造命分金躔度诸法,自序称专为谈理气而设。其第三卷为“平原三法”,又附以诸家杂论。其三法是:一、特生墩阜,二、眼亘形局,三、剪水裁局,但不标明所据出处。书中所述,自有其合理成份。如其引杨筠松的《遍地钤》:“水边花发水中红,窗外月明窗内白”等句寓言气感,都很具名理。而其杂录他说及己说,有平庸之论,也有臆选之嫌。如其说“海角青龙,六合宣高大,白虎滕蛇莫起峰”之类,其见地则未必很高。然此书为明代古籍,其舛误虽多,也不无可参之处。只是传本甚少,为后世学者研究古人地学观带来不便,《四库提要》据浙江巡抚采进本,将其著录于术数类存目。

猜你喜欢

  • 濒湖脉学

    一卷。明李时珍(详见《本草纲目》)撰。李时珍对脉学颇有研究,根据各家论脉之精华,著为此书,以正脉诀之失。此书成于嘉靖四十三年(1564)。书中前半部分以歌诀形式论述浮、沉、迟、数、滑、涩、虚、实、长、

  • 济宁县志

    四卷,首一卷。民国藩守廉修,袁绍昂纂。藩守廉详见民国《济宁直隶州志》。袁绍昂,江苏南通人,曾任济宁县知县。民国济宁改州为县后,疆域和建置皆与前有所不同。袁绍昂任县令后,又设局重修志乘,成是志。《济宁县

  • 易举管窥

    ①一卷,清章芝撰。章芝字非灵,泾县人。全书原共四册,首册有图有说,其余三册则逐卦诠释。其同乡赵绍祖认为首册错综互变之义,诚有诸儒所未备者。故首先刊印,取名《管窥》。实际上章氏之说,前人皆有论述,故难免

  • 孙子

    一卷。晋孙绰(详见《论语集解》)撰,清马国翰辑。隋唐志道家类都著录孙绰撰《孙子》十二卷,有些书引用其说常作孙绰子,是为了别于战国时孙武子。孙绰所撰之书,早已亡佚,清马国翰辑得二十余节,作为一卷。其后黄

  • 师竹斋集

    十四卷。清李鼐元(约1791前后在世)撰。李鼐元字味堂,号墨庄,绵州(今四川绵阳)人,生卒年未详。乾隆四十三年(1778)进士。官宗人府主事。与兄调元、弟骥元,有绵州三李之称。此集编年而不分体。始于乾

  • 今文尚书经说考

    三十二卷。清陈乔枞撰。陈乔枞(1809-1869年)字朴园,福建侯官(今福建省闽侯县)人,清代经学家,陈寿祺之子。道光五年举人,官至江西临江、抚州知府。陈乔枞传其父亲辑佚之学,续成《今文尚书经说考》、

  • 长春真人西游记地理考证

    一卷。清丁谦撰。丁谦,详见《西游录地理考证》。元太祖时,丘处机应诏赴大雪山,其弟子李志常随从,记往返道途见闻成是编。原载道藏中。《元史》有丘处机传,李志常号真常子,《元史·宪宗本纪》载道士李真常掌道教

  • 新增集对七巧图

    见“以当一瓻”条。

  • 中庸解

    一卷。清牛运震(详见《论语随笔》)撰。是书大旨与《大学解》相同,也用三大支之说,只诂义处,名理络绎。如谓知性,则知《中庸》所自来;知道,则知《中庸》所在;知教,则知《中庸》所由成。又谓率字不是用力字,

  • 说文浅说

    一卷。清郑知同(生卒年不详)撰。知同字伯更,贵州遵义人。郑珍之子。著作尚有《说文本经答问》、《说文逸字附录》、《说文商议》等。是书为释六书条例而作,又题为《六书浅说》。其说较王筠之说简略得多,较江声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