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国榷

国榷

一百卷。明末谈迁(1594-1657)撰。迁原名训,字仲木,号射父。明亡后改名迁,字孺木,号观若,自署“江左遗民”,浙江海宁人。明诸生,终身未仕。史学家,性喜博综,致力于子史百家之言及诸子历代掌故,立志编撰明史。除《国榷》外,尚著有《枣林杂俎》、《枣林外索》、《枣林集·诗集》、《北游录》、《西游录》、《海昌外志》、《史论》等。该书以《明实录》为本,参阅有关明代史书一百余种,历时三十五年,于顺治十三年(1656)完成。记事起元文宗天历元年(1328),终于南明弘光元年(1664)。凡四百二十八万余字,其中万历以后七十年,篇幅居全书三分之一。迁撰该书,遍考群籍,广征博采,但并不盲目轻信。对一些史实,总要进行精审考订,从而使材料具有相当的可靠性,凡实录及诸史所记失实之处,均予指明。明亡后,又大量收集明代建州史料、邸报、方志及官吏、遗民之口述等资料,进一步充实和订正。该书对于实录中所隐没及为清统治者所讳言的一些史实,皆直书不讳。其中建州女真由猛哥帖木儿至努尔哈赤间史事原委,可补其他史籍记载之不足。书中还收集了不少农民起义史料。对于时代重要事情的发生,常随事叙列作者与诸家议论,可供参考。惟叙述文字过简,脱稿后未作仔细复审,前后内容失于照应,同一事件先后叙述不一,甚至张冠李戴,画蛇添足,且于灾异祥瑞叙述太繁,是其短处。该书至清无刊本,只有少量抄本流传,未遭窜改。1958年中华书局首刊张宗祥依蒋氏衍劳草堂抄本和四明卢氏抱经楼抄本互相校补后重分的一百零四卷,又卷首四卷,记明文世系、地理、封爵、职官等。

猜你喜欢

  • 庄子集释

    一卷。清郭庆藩(详见《说文经字正义》)撰。前人注解《庄子》者,多达数十家,各家注本各有所长,各有所短。郭庆藩作《庄子集释》,博采诸家之长。于正文之下,先引郭象注,次引成玄英疏,再用陆德明音义。而他自己

  • 周易消息

    十四卷。清纪磊撰。纪磊字位三,号三斋。乌程人。作者研究三十年,此书是其代表之作。卷首为凡例及卦图,卷二至十四则依经传次序作注。大体用王弼本。又参用郑玄本,把文言放在系辞后说卦前。作者认为,杂卦为文王所

  • 南川县志

    ①十二卷首一卷,清黄际飞等修,周厚光纂。黄际飞,曾任南川县知县。周厚光,邑人。南川县志创于县令张晅,备体于县令蒋作梅,续于县令魏崧,兹编则为续魏志而作,《南川县志》光绪二年(1876)刻本。此志列目纷

  • 云阳李先生文集

    十卷,《附录》一卷。或名《云阳集》。元李祁(约1347前后在世)撰。祁字一初,别号希蘧。生卒年不详。茶陵(今属湖南)人。元统元年(1333)进士。除应奉翰林文字,改授婺源州同知,迁江浙儒学副提举。元末

  • 极没要紧

    一卷。宋刘敞(详见《春秋权衡》)撰。此书旧本题“公是先生撰”。公是先生是刘敞别号。据钱曾《读书敏求记》,称此书为刘敞弟子所记。然此说来源于晁公武《郡斋读书志》所载,是晁公武之语,说明晁公武时还有传本,

  • 守城录

    四卷。南宋陈规、汤璹撰。陈规(1072-1141),字元则,密州安丘(今属山东)人。据《宋史》本传记载:靖康末,金人入侵。时规为安陆令,以勤王兵赴汴京,至蔡州,道梗而还。会剧寇攻德安府(今湖北安陆),

  • 张氏易学十一种

    西十四卷。清张惠言(1761-1802)撰。张惠言字皋文,号茗柯。儿童时代便能读《易》,年14作童子师。嘉庆四年(1799年)进士。历官庶吉士,翰林院编修。精散文,工诗词,为常州词派的创始人。又与恽敬

  • 大复论

    一卷。明何景明(1483-1521)撰。何景明,字仲默,号大复山人,信阳(今属河南)人。弘治进士,官至提学副使。与李梦阳等倡言复古,号称“前七子”。此书为仿《昌言中论》而作,共分严治、上作、法行、任将

  • 游永州近治山水记

    一卷。清乔莱撰。乔莱,字子静,号石林,宝应人。康熙间进士,官内阁中书,举鸿博,授编修,累迁侍读,遭蜚语罢归,治理废圃改名纵棹园,读易其中,著有《易俟》、《直庐》、《使粤》、《归田》诸集。永州治山水之胜

  • 武义县志

    十二卷,首一卷。清张营堠修、周家驹纂。张营堠,武义县知县。此志为嘉庆九年(1804)刻本。卷首序例、修志姓氏。全书十二卷首一卷,分为:卷一疆域、建置。卷二山川、水利。卷三田赋、物产、礼俗、惠政。卷四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