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卷,首一卷,末一卷。民国张允高修,钱淦、袁希涛纂。张允高,字藻翔,直隶丰润人,附生,清宣统四年(1812)知宝山县事。钱淦,字印藉,邑人。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举人,三十年进士,官翰林院编修。
三卷。唐郭橐驼(生卒年不详)撰。郭橐驼是唐代柳宗元《郭橐驼传》中的人物,此人能否著述尚难断言。《种树书》其它版本也有署名俞宗本的。《明史·艺文志》又作俞贞木,此处依《夷门广牍》本。《明史·艺文志》著录
十八卷。考异十八卷。文字四卷,丛录二卷。清梁廷楠撰。梁廷楠(1796-1861),字章冉,号藤花亭主人,清代广东顺德人。贡生,咸丰时赐内阁中书,加侍读衔。鸦片战争中,支持林则徐禁烟。学问广博、立著新颖
一卷。宋滕元发(1020-1090)撰。滕元发初名甫,字元发,后以字为名,字达道,东阳(今属浙江)人。举进士,官至龙图阁学士,谥章敏。多次出任州郡,号称名帅。《孙威敏征南录》记载宋皇祐四年(1052)
一卷。无名氏撰。清马国翰辑为一卷。《隋书·经籍志》载:“梁有《论语隐义注》三卷,亡”。新旧唐志并作《论语义注隐》,而类书所引,有的称《论语隐义》,有的称《论语隐义论》,题名不一,当以隋志所载为准。《经
二卷。元景星(生卒年不详)撰。景星号讷庵,字德辉,以儒士保为杭州儒学训导,浙江余姚人。景星撰《四书集说启蒙》,门人蒋骥先刊其《大学》,钱时续刊其《中庸》,《论语》不存,《孟子》则残。景星自序中仍称《四
十六卷,首一卷,末一卷。清梁悦馨、莫友芝修,季念诒、沈鍠纂。梁悦馨,安徽合肥人,举人,同治三年(1864)知通州事。莫友芝,贵州独山人,同治末年知通州。季念诒,生平介绍见本书《光绪江阴县志》条目。沈鍠
十二卷。明邵储撰。邵储身世不详。本书在《明史·艺文志》中没有著录。是书考辨韶乐最详,但邵储不知经传中所讲的韶乐,都是廖廖数语,毫无声律器数可以推究,他以为当时的韶乐就是如此,所以是书牵强附会之处随处可
十卷。元李衎(1245-1320)撰。李衎,字仲宾,号息斋道人,蓟丘(今北京丰台区北)人。官吏部尚书,拜集贤殿大学士。追封蓟国公,谥文简。李衎少时见人画竹,从旁窥其笔法,“始若可喜,旋觉不类,辄叹息舍
二卷。清陈澧(1810-1882)撰。陈澧字兰甫,广东番禺人。著有《汉儒通义》、《声律通考》、《切韵考》、《汉书地理志水道图说》、附《考正德清胡氏禹贡图》等。是本自题云:“矢志晚年,熟读《孟子》”,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