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回疆志

回疆志

又名《新疆回部志》。四卷,首一卷。清苏尔德纂修。苏尔德字韬园,长白人,乾降三十四年(1769)奉命驻护喀什噶尔,为回疆极边之地。按回疆,即新疆,古为雍州外地,汉武帝时始通道,号西域。以天山以南为城郭,三十六国,设都护府统辖之。天山以北为匈奴右部地,西为乌孙国地,后仍旧。三国迄隋,山南为于阗、鄯善、龟兹等国,山北初为鲜卑、乌孙,后为蠕蠕、高车,再后为突厥、铁勒地。唐时山北为突厥、沙陀、回鹘、西突厥诸部,置北庭大都护府统之。山南为于阗、疏勒、碎叶、焉耆四镇,置安西大都护府统之。中叶以后入吐蕃。宋时为乌孙、于阗、回鹘、龟兹诸国,入于辽。元时山北为阿力、麻里及回鹘、五城池,山南为别失、八里诸国地,置阿力麻里、别失八里二行尚书省统之。明时山北为卫拉特地,山南为回部地。清初山北为卫拉特之准噶尔部所据,山南为回部。乾隆年间次第平定,设伊犁将军,及副都统领队大臣等官,即留西征军以为驻防,号新疆。《回疆志》乾隆三十七年(1772)纂,抄本。全书四卷首一卷,卷首有乾隆平定回部叶尔羌和伊西洱库尔淖儿纪功碑,目次为:天时地理、山河城池、回教风俗、耕织贸易、草木禽兽、官制俸禄、户口赋役及钱法、邮驿、隘卡、外夷等,卷末附有王敬止撰《异域传闻录》。此志为研究乾隆中期新疆民族史重要史料之一。有1950吴丰培校订油印《边疆丛书续编》本。

猜你喜欢

  • 顾氏易解

    无卷数。旧题明顾曾唯撰。曾唯字一贯,号鲁斋,江苏吴江人。嘉靖三十二年(1553)进士。朱彝尊《经义考》载其著《周易详蕴》十三卷,无此书之名。该书用注疏本,只有上下经。卷首载元人肖汉中《读易考原》、明人

  • 合浦县志

    二十四卷,清韩三异修,纽廷彩纂。韩三异,直隶高阳(今河北高阳县)人,拔贡,康熙五十九年(1720)任知县。纽廷彩,满洲镶白旗人,监生,康熙六十年(1721)任知县。康熙二十五年(1686)县令张辅始创

  • 濂洛风雅

    六卷。元金履祥(1232-1303)编。金履祥字吉父,号仁山。浙江兰溪人。著有《尚书表注》等。是书乃至正十六年(1356)履祥馆于韩良瑞家齐芳书舍所刻。原本选录周子、程子以至王柏等四十八人之诗,而冠以

  • 捕蝗要诀

    一卷。清无名氏撰。此书不知作于何时,出于何人之手,极可能是某地方官根据民间治蝗经验编写成的。咸丰六年(1856)直隶一带出现蝗灾,清政府把原存的《捕蝗要说》二十则、《图说》十二幅拿出付印,以应付蝗灾,

  • 更生吟

    不分卷。明高名衡(?-1642)撰。高名衡,字平仲,号鹭矶,山东沂州(今临沂)人。生年待考。崇祯四年(1631)进士。官至监察御史,以城守功,晋兵部左侍郎。崇祯十五年(1642),沂州被破,名衡死亡。

  • 中庸章句质疑

    二卷。清郭嵩焘(详见《大学章句质疑》)撰。是书首有王先谦序与嵩焘自序。嵩焘认为《中庸》一书,汉以来儒者多明其义,而其辨之明而析之精者从程子开始,朱子加以阐发疏通,功劳很大,但求之过密,析之过纷,不免有

  • 唐写卷子本说文解字残卷

    此残卷有九十四行,每行两篆。每篆分为三栏:上栏篆文,中栏音切,下栏说解。皆为木部,“祖”字起,“楬”字止,共一百八十八字。然首行两篆仅存“木”旁,十五行上下两篆全损,九十二、九十四两行古文“柙”字和篆

  • 易芥

    八卷。明陆振奇撰。振奇字庸成,仁和(今浙江余杭)人。万历三十四年(1606)举人,未及会试而卒。该书不载经文,其训诂专主义理,每卦多论反对之意。他认为“用九”不是六爻都变,与《左传》蔡墨所称“乾之坤”

  • 四书句读释义

    十九卷。清范凝鼎撰。凝鼎字庸斋,自号磨镜居士,洪洞(今山西洪洞县北)人。生卒年不详。该书成于乾隆十八年(1753),原文选用朱子所定本,每章先讲解句读,然后诠解文义。于解文义先录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之

  • 周易偶记

    二卷。清汪德钺撰。德钺字崇义,怀宁(今安徽怀宁)人,嘉庆进士,官至礼部员外郎。著有《七经偶记》。《周易偶记》为其一。此书为姚鼐、臧庸称许。其说不章解句释,详于上经而略于下经。全书以宋儒为宗,以义理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