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唐文粹补遗

唐文粹补遗

二十六卷。清郭麟(1767-1831)编。郭麟,字祥伯,号频伽,吴江(今属江苏)人,诸生,少富才华,号称神童,盛名传于江淮之间,著有《灵芬馆词》(已著录)等。前有作者自序,称宋代以后文体驳杂,“惟《文粹》一编足折流弊”,(《文粹》即姚铉所编的《唐文粹》),于是编此书以补《文粹》之不足。因其成书于《全唐文》未纂之前,故对搜辑唐代之佚文颇多裨益。此编共收录终唐一代二百余年间表奏书疏、议赞箴铭、诫说碑志、行状书笺、启序传文等诸种文体,共二百四十七篇文章。大体以时间顺序排列,首列魏征《十渐疏》。与《唐文粹》相较,《补遗》未录诗赋(因前书已颇详实),但增加了议辨箴铭、释道碑志之文,并新创了“行状”一门。该书最早版本为清嘉庆二十四年(1814)刻本,后有光绪九年(1883)江苏书局辑刻《七朝古文》刊本行世。

猜你喜欢

  • 四书记闻

    二卷。清管同撰。管同字异之,上元(今江苏江宁)人。少年时受业于古文大师姚鼐,工古文,与梅曾亮齐名。是书题名《记闻》,盖多得于平日师友绪论。其中述姚鼐说最多,梅曾亮、孙星衍、钱大昕等人之说也时有所引。引

  • 志远斋史话

    六卷,清杨以贞撰。杨以贞,字铁山,归安(今浙江吴兴县)人,据考,《志远斋史话》为光绪初所作。此书于古来是非成败;识断明通,尤其对明末的历史,论断更为精深、详明,如对明末之饷加派、辽东用兵、阉党与东林党

  • 星烈日记汇要

    四十卷。清方玉润撰(生卒年不详)。此书又名《鸿濛室丛书》,内容较广,分《志道》、《经义》、《史论》、《诸子》、《经济》、《文学》、《游艺》、《涉历》等类。卷首有《年表》二卷,卷末有《纪梦》一卷。此书对

  • 邺中片羽

    三集。黄浚编著。此书每集分上、下两卷,每卷一册,珂罗版影印,线装。书中除收录甲骨外,还收集了铜器、玉器、骨器、陶范等物。初集出版于1935年2月。上卷有柯昌泗序。下卷收录甲骨文拓片二百四十九片,其中倒

  • 张秦亭诗集

    十二卷。清张丹(1619-?)撰。张丹初,名纲孙,字祖望,号西山樵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生性淡泊,交游谨慎,喜登山临水,曾北游燕赵等地。入清后隐居乡里。早年与毛先舒、沈谦合称“南楼三子”,又与陆圻

  • 中庸余论注

    一卷。清宋懿修撰。懿修,浙江归安(今浙江吴兴)人,官至山阴训导,著有《观澜录注》、《经书笔记注》、《读书笔录注》等书。《中庸余论》乃安溪李光地所著,其分《中庸》为十二章。懿修就此书作论,取义理可互相申

  • 崇谟阁汉文旧档

    六册。清佚名撰。崇谟阁藏有汉文旧档六册,包括各项稿簿一册,朝鲜国来书薄三册,奏疏稿一册,内重复一册。各项稿簿,乃搜集抄录自太宗天聪二年(1628)九月起至天聪五年(1631)十二月来往文书。其中未被实

  • 大唐新语

    十三卷。唐刘肃撰。刘肃生卒年、籍贯、字号均不详。该书为笔记小说集。记载唐初至大历年间文人名士的言行及著作活动等轶闻旧事。仿效《世说新语》体例,分匡赞、规谏、极谏、刚正、公正、清廉、持法、政能、忠烈、节

  • 韵粹

    一百零七卷。旧本题朱彝尊(1629-1709)撰。朱彝尊字锡鬯,号竹坨。浙江秀水人。康熙十八年,应试博学鸿儒科入选。著有《经义考》、《词宗》。此书采古人新颖之语,分韵编次。韵为一卷,采录是很广博的,但

  • 秘古阁帖

    四卷。清孙椿年辑。第一卷所收汉代黄琼、冯谭,东晋明帝,梁武帝,唐太宗,陶弘景。第二卷收唐代释怀素、杨凝式。第三卷收宋代朱熹。第四卷收元代赵孟頫。宋代大书家米芾曾有言:白首阅书,无魏墨迹。可见在北宋时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