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周礼故书疏证

周礼故书疏证

六卷。清宋世荦撰。世荦字卣勋,号确山,临海(今浙江临海)人,乾隆五十三年(1788)举人,曾任知县。是书于郑(玄)注略例不甚明了,疏证异字亦不周密,但也颇有高明之处。如:“《乐师》故书‘燕’为‘舞’、‘射夫”为‘射矢’”条说“‘燕’、‘舞’篆字形近,‘夫’、‘矢’亦形近,故讹”。;“《巾车》‘髤’为‘软’”条说“‘髤’即‘’省。‘漆’有‘次’音。汉《郡国志》:‘兰陵有次室亭’,《列女传》‘漆室之女’即‘次室之女’”,此说与段玉裁合;“《舞师》‘皇’或为‘义’”条说“‘义’为‘仪’古字”;“《牧人》‘毁’为‘甈’”条说“‘毁’、‘甈’一义”;“《典同》‘’或作‘硍’条说“《考工记》‘欲其眼也’,《说文》引作‘辊’”此说与徐养原合;“《掌舍》‘棘门’或为‘材门’条说,“《诗》‘如矢斯棘’,韩诗‘棘’作‘朸’,《声类》‘朸,古材字’”,此条段玉裁、徐养原皆不及宋;“《薙氏》‘萌’作‘甍’”条说“‘甍’当为‘ ’,《说文》‘夢,灌渝,读若萌’”,这一点亦可于段徐二家外别备一义。是书不当处如:“《太宰》古书‘连’作‘联’”条引《尔雅·释诂》“古,故也”,以为“古书”即“故书”,不知此处“古书”之“古”,与一般所说“故书”之“故”不同。再如《缝人》‘柳’条,亦属宋氏臆说,犯了类似的错误。又以为古字形近亦可假借,如“《大宗伯》‘實柴’或为‘賓柴’”条说“‘實’、‘賓’形近”。凡古字声近可借,形近并不能借。又常不顾有无例证而强行认定通假字同声,如“《轮人》‘庇’作‘秘’”条说“‘秘’当为‘祕’,‘祕’、‘庇’音同,其证俟考”。有确山所著书本、嘉庆间刊本、光绪六年(1880)补刊本。

猜你喜欢

  • 成方切用

    十四卷。清吴仪洛(1736-1795)撰。吴仪洛字遵程,海盐(今属浙江)人。为当时名医。吴氏出身于藏书世家,其家收藏医药珍籍颇多。自童年起即攻考科举。乾隆初年弃儒学医,阅读家藏医书,并游于楚、粤、燕、

  • 丧服郑氏学

    十六卷。张锡恭撰,锡恭生卒年及事迹不详。江苏娄县(今上海市松江)人。是书专门解释《仪礼丧服》,因而,对士冠昏等礼都没有涉及。张氏著书大旨,见于卷一前面《郑目录》下,天子以下死而相衣服年月亲疏隆杀之礼一

  • 空山易解

    四卷。清牛运震撰。牛运震字阶平,号真谷,滋阳人。雍正十一年(1733)进士,官任平番县知县。其学博涉群书,对于金石考据的功夫最深。对经义也颇有研究。该编努力将汉、晋、唐、宋易学通而为一。但大旨主理不主

  • 周易辑要

    五卷。清朱瓒撰。朱瓒字霑,全椒人。此书成于乾隆五年(1740)。不讲河、洛,也不取朱子卦变之说,颇能芟除枝曼。只是逐句诠释,辞义虽然洁净,但不精微。《四库全书总目》入存目。

  • 春秋古经说

    二卷。清侯康(1798-1875)撰。康原名廷楷,字君模,广东番禺(今广东番禺)人,道光时举人,著名学者。博学好古,通经史,除《春秋古经说》外,还著有《穀梁礼证》、《后汉书补注续》、《三国志补注续》、

  • 剩言

    十四卷。明戴君恩(生卒年不详)撰。戴君恩,字忠甫,一字紫宸,澧州(今湖南省澧县)人。万历三十二年(1553)进十,历工部主事,督修永陵,有功;监军讨平奢酋之叛,历官都御史,巡抚山西,官至四川兵备副使。

  • 读易私言

    一卷。元许衡(1209-1281)撰。许衡字平仲,号鲁斋,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幼家贫嗜学,从姚枢得伊洛程氏及新安朱氏之书。宋宝祐二年(1254年),元世祖召为京兆提学。中统元年(1260年),世祖即

  • 数度衍

    二十四卷、附录一卷。清方中通(1633-1698)撰。方中通字位伯,安徽桐城人,哲学家方以智次子,受业于波兰传教士穆尼阁(1611-1656),学历算术。顺治十八年(1661)撰《数度衍》,包含有数原

  • 梧江杂咏

    一卷。清刘云峰(约1729年前后在世)撰。刘云峰字秋冶,江西南昌人,生卒年均不详,生平待考。工诗。本编取梧州风景古迹,为竹枝词四十五首,各附注其下,颇详悉。

  • 诂经精舍自课文

    二卷。清俞樾(详见《群经平议》)撰。俞樾曾主讲杭州诂经精舍,此书即其自课之文。篇中解经,多有创见。如解《尚书》“纳于大麓”,谓“麓”为“录”,“录”即领录。“如其仁如其仁解”篇,谓孔子并不赞许管仲之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