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史记索隐

史记索隐

三十卷。唐朝司马贞撰。司马贞,字子正,自号小司马,河内(河南沁阳)人。官至散大夫,弘文馆学士。撰《史记索隐》及《补三皇纪》三十卷。生卒年不详,约开元中人。当初与张嘉会共撰索隐。有褚少孙补司马迁书,又有裴骃集解的音义,但散佚,邹诞生、柳雇言的书亦失传;刘伯庄、许子儒等人的书又多疏漏,于是就专心注司马迁书,只标出所注的字,不抄原文,又作《述赞》一百三十篇,及补《史记》条例,最后补作《三皇本纪》一篇,《索隐》中批评《史记》,认为项羽不该列入本纪,而应该列入世家;陈涉不该入世家,而应列入列传。《三皇本纪》题名小司马氏,采录各种传说,并加了注解,宋代以来各种刻本都列在书首,清殿本改附在全书之后,《老子庄周列传》与《伯夷列传》《申不害·韩非子》同一卷。有广雅书局本、汲古阁本、毛氏单刻本。现通行本《史记》中均附有司马贞的《史记索隐》。

猜你喜欢

  • 健锐云梯营营制规章

    一卷。清伊铿额纂。伊铿额,字华亭,姓吴扎库氏,满洲镶红旗人。官健锐云梯营前锋参领。健锐云梯营,俗简称健锐营,乾隆初建在京西香山脚下,练习云梯火枪、驰马跳驰、飞鞭武刀、水战驾驶等。是书即是把自乾隆十五年

  • 满州小学集注

    六卷。汉本宋朱熹撰,明陈选注,《四库全书》已著录。清圣祖康熙命尚书顾八代翻译。世宗时,特命校对授梓,以资学习。雍正五年十二月,上亲为制序颁行,为满文本,内容与汉本相同。内篇有四:曰立教第一,明伦第二,

  • 道山集

    六卷。明郑棠(约1414前后在世)撰。郑棠字叔美,浦阳(今浙江浦江县)人。生卒年不详。明永乐中官翰林检讨。著有《道山集》。是集凡六卷。首卷为赋,卷二为辞、颂、铭、赞及四言、五言古体诗、歌行、乐府、七言

  • 阙里广志

    二十卷。清宋际、庆长合撰。宋际字峨修,庆长字简臣,均为松江(今属上海)人。明陈镐撰《阙里志》后,后人屡有修辑,但皆芜杂不足观。康熙二十年(1681),宋际任孔庙司乐,庆长为典祭,二人搜求典故,补以修订

  • 政学录

    五卷。清郑端撰。郑端,字司直,直隶枣强(今属河北)人。顺治十六年(1659)进士,官至江南巡抚。本书仿吕坤《明职》体例、内容而作。主要记述清代中央及地方各级机构的职掌、法规,以备各级官员参考采用。所列

  • 云峰胡先生文集

    十卷。元胡炳文(1250-1333)撰。炳文字仲虎,号云峰。婺源(今属浙江)人。曾为信州道一书院山长,再调兰溪州学正,不赴。其学以朱子为宗。此集原本二十卷,后毁于兵乱。明成化中,其七世孙用光、八世孙浚

  • 南都防乱公揭

    一卷。明吴应箕(见《南都应试记》)、陈贞慧(1604-1656)等撰。陈贞慧字定生,浙江宜兴人,万历间廪生。陈贞慧与吴应箕同为复社领袖,以文著称,崇祯时与侯方域、冒襄、方以智并为“四公子”。弘光立,马

  • 续登州府志

    十二卷。清永泰纂修。永泰字石安,满洲人,乾隆七年(1742)任登州知府。考《登州府志》,创修于顺治十七年施闰章,虽规模大备,然历年久远,残缺颇多。永泰莅任后,即征询耆硕,详稽典籍,汇辑成编。《续登州府

  • 潜研堂全书

    见《嘉定钱氏潜研堂全书》。

  • 公孙龙子

    三卷。公孙龙(约前325-前248)撰。公孙龙,战国时期赵人。公元前284年,他曾以游学者的身份到过燕国,劝燕昭王息兵。公元前257年在赵国见过赵惠王、邹衍、孔穿诸人,可见他与邹衍、庄周为同时代人。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