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古诗镜

古诗镜

三十六卷。明陆时雍(生卒年均不详)撰。陆时雍字仲昭,又一字幼淳,桐乡(今属安徽省)人,嘉靖进士。明澄从子。知上高。后到永宁,有惠政,民为立生祠,升工部郎中。时武定候郭勋权倾中外,陆时雍劾其欺罔朝廷,落职。提举海北盐课,后勋败,累升江西提学副使,引疾归。著有《平川遗稿》、《南游漫稿》、《古诗镜》、《唐诗镜》。是书为汉、魏至隋诗选本。凡三十六卷。辑录选评魏隋各朝的诗作名篇。前有《总论》一篇,其大旨以神韵为宗,情境为主。称:“诗须观其自得,古人佳处不在言语之间”。又称:“气太重,意太深,声太宏,色太厉,佳而不佳,反以此病”。“诗不患无材,而患材之扬。不患无情,而患情之肆。不患无言,而患言之尽。不患无景,而患景之烦。”其所言均妙解诗理。但因受时风之影响,所论亦有偏颇。如对《孔雀东南飞》,讥其情词之纰谬,对于储光羲、孟浩然则亦有微词。可见其论诗承王世贞、李攀龙之余绪。然其采摘取去精审,评释详校,都一一可考,见其源流。在明末诸选本之中,固不可不谓善本,书中评语,间涉纤仄,似乎渐染楚风。然而总论中所指毛晋“华言是务”,“巧言是标”,实以隐刺钟谭。其字句尖新,特文人绮语之习。与竟陵一派,实貌同而小异。此本与《唐诗镜》合刊,有明刻本、《四库全书》本。

猜你喜欢

  • 平乐府志

    ①二十卷。清胡醇仁纂修。胡醇仁,字令远,号静斋,江南山阳(今江苏淮安)人。监生,雍正二年(1724)任平乐府知府。旧平乐府志抄本仅三册,分三十一类,一册不足百张,前无序文,既断且烂,不可句读,不知其始

  • 黄孝子寻亲纪程

    一卷。滇远日记 一卷。明黄向坚(生卒年不详)撰。向坚字端木,江苏常熟人。明末,其父黄孔昭官至云南大姚知县。不久两京失陷。向坚独走万里访亲,计行程二万五千里,费时五百三十余日,终拥侍其父而归。属明季史料

  • 至游子

    二卷。无撰者姓名。此书分上卷、十三篇,下卷、十二篇。总其要旨,主于清心寡欲而归于坎离配合,以保长生延命。而且力辟容成公所谓“御女之术”,所言颇近于正。然其上篇多取佛经,又附会以儒理,说颜子之不改其乐与

  • 孝经识

    一卷。日本物茂卿撰。物茂卿生于日本宽文六年,卒于日本享保十三年,与康熙之世同时。是书据孔传而较以今文,录其同异,且为是正。茂卿以为《孝经》系战国时儒者所作,名之为经,古所未有。而以所引“孔子曰:吾行在

  • 楞严经臆说

    四卷。明代释圆澄撰。圆澄生平事迹详见《云门语录》辞条。《楞严经臆说》一书,是对《楞严经》的注疏。《楞严经》全称为《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略称除《楞严经》外,还有《大佛顶首楞严经》

  • 试笔

    一卷。北宋欧阳修(1007-1072)撰。欧阳修生平事迹详见《毛诗本义》。此书为杂集欧阳修手书墨迹,录而成编。往往与《六一诗话》、《归田录》语相出入。不知何人所辑。陆游《渭南集》有为杨元发跋苏东坡所书

  • 嘉荫簠论泉绝句

    二卷。清刘喜海撰。刘喜海,详见《长安获古编》条。本书分上下两卷,前有嘉定周其悫序,后有道光十八年张开福跋。卷首有凡例九条,上卷八十六绝,下卷一百一十四绝,共诗二百首。每诗之下,各附笺注。刘氏喜好金石,

  • 脉因证治

    四卷。元朱震亨(详见《格致余论》)撰。一说此书中所载各方如左归丸、右归丸之类,皆出自张介宾《景岳全书》,同时又以古方名之,非为震亨所作。此书为采集《丹溪心法》、《活法机要》、《格致余论》等有关内容编成

  • 春秋集传辨疑

    十卷。唐陆淳(详见《春秋集传纂例》)撰。此书是陆淳转述啖助、赵匡两家攻驳三传之论的书。《纂例》一书,啖助排比科条,阐明笔削之旨,其攻击三传之论,只总举其大意。而此书则列举未入《纂例》之三传文,条列其失

  • 春秋命历序

    不分卷。清黄奭(详见《汉学堂丛书》)辑。该书是《春秋纬》之一,不见于诸史《经籍志》、《艺文志》及其他诸家著录,亡佚已久。但唐代《文选注》、《初学记》、《艺文类聚》以及宋代《太平御览》、《路史》诸书仍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