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古文参同契集解

古文参同契集解

三卷。明蒋一彪(生卒年不详)撰。蒋一彪,自号复阳子,余姚(今浙江省)人。《周易参同契》的各家注本,有的分章,有的不分章。但无论分章与否,都按上中下三篇而注解,并且都述其传承由来。明代杨慎,则另出一本,称南方掘地得石函中,有《古文参同契》上中下三篇,《叙》一篇,徐景休笺注本也是三篇,《后序》一篇,淳于叔通补遗《三相类》上下二篇,《后序》一篇,合为十一篇,自称得自朱子所未见。蒋一彪依杨慎本作此书,所以称“古文”。他割裂彭晓、陈显微、陈致虚、俞琰四家注文,缀于各段之下,所以称为“集解”。其书与世传本多有颠倒,将原文所载《赞序》指为徐景休《后序》,将原本《补塞遗脱》一章析出作为淳于叔通《后序》。清代学者对此书进行过认真的考证,认为各家注本都依彭晓注本序文所述,魏伯阳作《参同契》后,密示青州徐从事,徐从事隐名而注,垣帝时又授给淳于叔通,《参同契》才流传于世;历代研究《参同契》的学者都称徐从事而不称其名,而经千年以后,徐从事为景休之名而忽然显现,不合情理,文中篇章归属,又多附会朱熹等人注语及俞琰关于《参同契》为魏伯阳、徐从事、淳于叔通三人撰注之说,因此清代学者认为蒋一彪据杨慎所谓“古本”之说不确。余嘉锡《四库提要辨证》对此书辨之更详,余嘉锡引《真诰》之言,辨彭晓之误,否定徐从事作注之说,进而考证杨慎所谓古本,是明代道士杜一成据俞琰欲分四言五言各自为类之意而作,书未出便被人窃出付印,并托名为石函古本。据此知杨慎以后诸家所谓古本皆不足信,然而杜一诚因篡改古籍而失信及杨慎因轻信其古而误人之教训,实为后世学者的前车之鉴。现存清《四库全书》本、1990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周易参同契古注集成》本。

猜你喜欢

  • 类证普济本事方释义

    十卷。清叶桂(详见《临证指南医案》)撰。又名《本事方释义》。此书成于乾隆十年(1745)。其孙叶澹安由叶氏自作序文中得知有此书,然家无藏稿,遍为寻求,于同里顾西畴家得之,校勘付梓。此时叶氏已谢世多年了

  • 大隐集

    十卷。宋李正民(约1127年前后在世)撰。李政民,字方叔,扬州(今江苏江都县)人。生卒年不详。政和二年(1112)进士。高宗时,为中书舍人,曾奉使通问隆祐太后。后守陈州,金人掳之北行。绍兴十二年(11

  • 茌平县志

    ①四卷。清王画一修,张翕纂。王画一,河北广宗县人,贡监出身,顺治十八年(1661)任茌平县知县。张翕详见康熙《博平县志》。按茌平旧志,创修于明万历十年(1582)前令王国弼,再修于万历三十年(1602

  • 千一疏

    二十二卷。明程涓(生卒年不详)撰。程涓工诗文,自幼聪明,十岁随父定居辰州(今湖南省沅陵县),作《辰阳楼赋》,为此人们以圣童看待他。他与同里吴茂文友好,经常往来,宾朋畅饮,酬唱为乐,著有《巨源集》。《千

  • 纪慎斋行述

    不分卷。清纪运鸾编。运鸾生卒年及事迹末详。此书记其祖纪大奎事迹。大奎字慎斋,江西临川人。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举人,历任山东商河、馆陶、四川什邡、合州等县知县。书中记其历官政绩,以其在什邡最久,所

  • 群经质

    二卷。清陈仅撰。仅字余山,浙江鄞县人。此书虽没有大发明,但错误也比较少。例如,《屯》曰:“利建侯。”《豫》曰:“利建侯”。此书认为,创业守文皆以建侯为利,后世废封建而设郡县,必无长治久安之策。这只是囿

  • 地理总括

    三卷。明罗珏(生卒年不详)撰。罗珏,字世美,鄱阳(今属江西省)人。撰有《地理总括》三卷。传说唐代杨筠松、曾文辿师徒曾作《青囊奥语》及《青囊序》,以理气之说论二十四山水之顺逆,并以亥卯未寅午戌巳酉丑申子

  • 经咫

    一卷。清陈祖范(生卒年不详)撰。祖范字亦韩,又字见复,常熟(今江苏常熟)人。雍正举人,会试中试,因病未得殿试。乾隆中荐举经学,特赐国子监司业衔,卒于家。其著作除此书外,尚有《掌录》、《司业文集》、《司

  • 随州志

    ①四卷,清刘修,何藩等纂。刘,直隶高阳(河北高阳)人,进士,官随州知州。何藩,随州人,庠生。州志明以前无可考,成化十三年(1477)州牧伍希闵修志,嘉靖十六年(1537)州牧任德再修,又有州人颜木撰《

  • 郑君纪年

    一卷。清陈鳣(1753-1817)撰。陈鳣字仲鱼,号简庄,浙江海宁人。嘉庆举人。通文字训诂之学,长于校勘、辑佚,著有《论语古训》、《石经说》、《恒言广证》等。此书据郑玄本传,参以群书,排次事实,系以年